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造個大秦學宮,秦國還能倒賺一筆?(四千字,二合一章節)

    (四千字,二合一章節)

 
    深夜,六英宮內,燭光搖曳的宮殿中,一張寬大的桌案上擺放著將桌案後的人都遮擋住的公文。

 
    秦國作為紙張和書本的製作與售賣的參與者,秦國境內的紙張已經普及率是天下各國最高的,價格也是最低的,所以就連公文使用的竹簡也逐漸被紙張代替。

 
    而這種寫在紙上的公文則被稱之為奏章。

 
    自從六國結成合縱以來,嬴政就沒有怎麼好好休息過。

 
    雖說自惠文王開始,在歷代秦王眼中,山東列國若是不在他在位期間來上一次合縱伐秦,這一代秦王都會懷疑山東列國是不是瞧不起他,但真的面對合縱伐秦之時,嬴政還是在興奮之中帶著幾分緊張。

 
    他是繼承了秦王之位的嬴姓子孫,又是血氣方剛,一心功業的年輕君王,自然也擔心秦國在自己手中沒落。

 
    對此,即便是趙姬,華陽太后以及夏太后屢屢勸告,嬴政也總是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這不免令這三位太后有些擔憂。

 
    要知道,秦國前兩任國君孝文王和莊襄王是如何死的?

 
    孝文王好歹是活了五十三歲,算是享了常人之壽了,可莊襄王才活了三十四歲。

 
    莊襄王早些年雖然一直未曾被封為太子,只是被封為安國君,但卻一直在為昭襄王處理政務。

 
    到昭襄王老年時,莊襄王已經負責了秦國三分之一多的政務,到封為太子時更是被交予了大半秦國政務。

 
    活在一位當世霸主的父親陰影下,孝文王欠缺了些自信。為了不辜負昭襄王的殷殷期盼,所以夙興夜寐地操勞。

 
    也是因此,疲憊不堪的孝文王最終才在一年的喪期結束後,僅僅即位三天便病逝。

 
    也正是因為他的勤政,最終才會得到儒家評判的“孝文”諡號。

 
    “孝“字自不必說,在昭襄王生病之時,孝文王不僅要代為處理國政,還整夜衣不解帶,親嘗湯藥,親自用溼布為昭襄王擦拭身體,絕對當得起一個“孝”字。

 
    而”文”這個諡號就更難得了。

 
    “文”這個諡號的誇讚範圍和讚語長度是最廣的。

 
    可別以為道德博聞曰文,就能得到“文”這個諡號了,那是對於尋常大臣的。

 
    但對於一位王來說,便要有足夠的貢獻,而不是單純的文學貢獻和道德方面。

 
    不信想想歷史上能得到“文”字諡號的君王都有誰。

 
    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唐文帝李世民,明文帝朱棣,清文帝皇太極,哪個不是文治武功樣樣名留青史的君王?

 
    哪怕是次一檔的魏文帝曹丕,晉文帝司馬昭,周文帝宇文泰登入也都是一時英豪,可見孝文王對秦國的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卻在五十三歲那年便一命嗚呼。

 
    其子莊襄王在匆忙即位後,採取了懷柔和安撫為主的策略,比如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佈施於民,以此穩定秦國上下,度過了秦國兩年連喪兩王帶來的不安。

 
    而後又攻滅東周,連破韓趙魏三國,為秦國東出徹底掃平了障礙,卻英年早逝。

 
    二人都是一代英主,否則後世的史書上也不會說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可正是這樣英主卻因為操勞國事而積勞成疾而早早病逝。

 
    嬴政雖然剛剛親政,但親政前曾提出的不少政令都對秦國大有所益,其中不少政令讓秦人都十分尊敬愛戴這位年輕的秦王。

 
    而這,更加讓這幾位太后擔心。

 
    在華陽太后的心裡,其實對於嬴政的感情並沒有多麼濃厚。

 
    雖然嬴子楚是她認下的義子,但那只是一場交易罷了。

 
    而且,嬴子楚並未優待楚系,反而是著手打壓,否則楚系後來也不至於要去扶持一位母系來自韓國的公子成蟜。

 
    因此,嬴政對於華陽太后的感情,僅限於尊敬,遠遠不如親祖母夏太后。

 
    但華陽太后還是十分關心嬴政的身體,因為嬴政給了楚系一個機會。

 
    羋啟和羋顛二人雖然如今還是郎中,但相當於嬴政的秘書。雖然俸祿不高,但地位超然,可以接觸到秦國的核心事務,如今也在嬴政身旁隨著嬴政日夜操勞。

 
    華陽太后擔心,若是嬴政倒下,那麼楚系該怎麼辦?

 
    下一任秦王會如嬴政這般信任楚系麼?

 
    而且,若是嬴政忽然暴斃,那麼秦國又該走向何方?

 
    合縱聯盟已經組成,嬴政若此時病倒,那麼秦國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