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七十二章:白亦非:開門,社區送寒冷!


  張機對這些廉價紙張和印刷術抱有很高的期望,不過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從無到有這個過程的。

  光是第一步的煮料,也就算對樹皮、破漁網、劣蠶絲的蒸煮這個過程都要花上至少七天。

  而且這還是在這些能工巧匠的改良之下的結果,他們聽說張機打算用草木灰製成的鹼水來煮料時,果斷提出了可以使用石灰水這種鹼性更加強的鹼水來加快這一進程。

  恰好,先前翡翠虎將南陽的那座石灰礦送給了張機,從而得到一批純度高、工藝精良的石灰。

  而這步完成以後,煮好的紙料還需要通過五六天的浸泡和發酵慢慢產生植物纖維,並進行一次次漫長的漂洗,最後才花上六七個時辰的時間對紙漿進行捶打,擠壓,拉伸,撕裂裡面的植物纖維,最後將捶打後合格的紙漿進行抄紙,幹焙火透,得到合格的廉價紙張。

  也就是說,造紙的過程在不出現失誤並且一次完成的情況下,也需要消耗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倒是木雕版印刷能夠快速完工,畢竟這些能工巧匠本就是識字的大匠師,他們只需要如同鑿刻印璽一樣雕刻出文章的內容就行了。

  而之所以張機沒有讓工匠採用木活字印刷的方法,則是因為成本問題。

  張機的確不缺錢,但如果要將印刷術推廣,則需要讓它的成本儘可能降低。

  木活字因為時常需要通過加熱黏膠將之粘合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導致刻著字的木塊出現紋理變更、形變等情況,所以就可能經常出現木活字的某些字塊無法使用的情況。

  除非使用銅活字,但這樣成本就太高了,不利於印刷術的推廣。

  而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字數實在太多,再加上各國有各國的文字,戰國七雄加上衛國,就是八種木活字,這樣的成本又進一步增加。

  所以,反倒是木雕版印刷術最適合用來推廣印刷術。

  粗略地看了一下工匠們的進度後,張機便不再逗留在別院中影響這些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