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六十三章:羅網的建立者


  “輿圖!”

  呂不韋斷喝一聲,一名身材高大的內侍和蓋聶一同將一份由羊皮製成的巨大輿圖拿了上來,平鋪在殿中,上面標記著秦國土地上的每一座城邑,每一座關隘,甚至包括每一條河流和每一座山。

  呂不韋看著這塊函谷關以西的這一塊地圖,陷入了深思。

  渭河平原這塊秦國核心國土之所以被稱為關中之地,便是因為這塊土地的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並且依靠這些獨特的天然屏障,建立起了四座牢不可破的關隘。

  關中之地,北有蕭關,可御胡人;南有武關,可鎮荊楚;西有散關,可拒巴蜀;東有函谷,萬夫莫開。

  大秦名將猛士如雲,再加上函谷天險,這才不懼一次次合縱。而秦人和歷代秦王也堅信函谷關會將一切外敵阻擋於關外,但這種信任似乎有些過於過頭了,以至於讓他們忽視了很多東西。

  比如張機所提的蒲阪津。

  呂不韋是商賈出身,沒有正經的學派傳承,所學甚雜,無論是道家、墨家、儒家、法家,亦或是陰陽家和農家,甚至連方技家這樣的小學派的知識,他都有所涉獵,自然不會漏掉兵家的學識。

  在六國當相邦,或擅長外交,或名聲在外,或擅於治國,只要有這一樣特點,再加上君王的賞識就可以擔任相邦。

  但在秦國不同!

  秦人尚武,商鞅變法定下的軍功爵制使得無論任何人,在秦國都需要依靠軍功來獲取地位和賞賜。

  商鞅自己也曾架勢兵車奪取河西之地,張儀更是西並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才能以戰功獲封君,還是帶著“武”字的武信君,後來的甘茂、魏冉、范雎、蔡澤等秦國相邦也都有軍功傳世。

  所以,呂不韋自然也深深鑽研過兵家學說。

  他站在輿圖前緩緩踱步,手中拿著一根細細的竹棍,思忖著張機信中的那一套戰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