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二十七章:亡秦之機,第五次合縱的前奏!(求追讀!)

 “此亡秦之序耳,竊為兄取之也!”


 張良的話十分激昂,很能鼓舞人心,讓人有一種原來我真的這麼有才,連信陵君都可以取而代之的感覺。


 但是這次,張機是真的完全沒有心動。


 他的腦子多有毛病才會去當這個狗屁合縱長?


 山東六國之間多有齷齪,這麼多年了來有多少次合縱攻秦了?以至於從秦惠王文開始,在位期間山東列國不來一次合縱攻秦都會讓那一代的秦王懷疑,山東六國是不是瞧不起他?


 可合縱四次,結果結果呢?


 要麼因為各有異心導致慘敗,要麼就是哪怕勝了也草草退軍不願意替別人打工,要麼就是走在半路上就退軍了。


 張機的太爺爺張儀入秦,得秦惠文王重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東出!


 秦國發兵攻魏河內,佔領魏國的曲沃和平周,不久又攻佔韓之鄢陵及義渠之鬱郅。


 秦國的迅速擴張促使各國聯合,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配五國相印,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同時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結果呢,楚軍、燕軍消極作戰,心存觀望,實際上出兵的只有魏、趙、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軍大將“智囊”嬴疾在修魚大敗三國聯軍,斬首八萬兩千人!


 自此,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宣告失敗。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國報四年前突襲秦國後方之仇,也為鞏固後方,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攻打義渠,奪義渠二十五城,重創義渠!


 而後數年,秦軍又南吞巴、蜀及苴等國,完成了“富國”、“廣地”、“強兵”戰略目的,還形成了對楚國的側翼包圍,隨後不斷向魏、韓、楚、趙等國進攻,攻佔武遂、穰城、蒲阪、晉陽、封陵、襄城等城邑。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戰於析,殲楚軍5萬,攻克城邑十餘座。


 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乘秦軍久戰疲憊,且主力大軍在巴蜀之地還未返回,合縱攻秦。


 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但聯軍又生齷齪,為爭奪地盤而內部不和,最終在迫使秦歸還韓國的武遂和魏國的封陵等地後便立刻退軍,草草結束了這第二次合縱,給了秦國借巴蜀天府之地恢復國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