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辣椒精 作品

第八百四十一章 儒門永昌(第2頁)

    公孫弘應下時,不免也關切董仲舒的所去何處,又何時能再回長安。

    “可能回廣川,或許也會去淮南之地,也可能去梁地走動一番!”

    董仲舒的行程對張學舟等人不算隱秘,想要搞清楚秘閣中觀看的書籍,這少不了董仲舒需要藉助淮南王府的文英閣,而梁園中匯聚了諸多擅法的修士,這也能形成正向裨益性質的探討,便於彼此交流。

    但若要說董仲舒出長安城第一個落腳地,那則是長安城外城的貧民區。

    一來是董仲舒需要張學舟背誦所獲的古文進行謄寫,二來則是董仲舒想去找一找張學舟提及的除晦氣之地。

    與張學舟連連承受厄運後的心態沒區別,他不求氣運滔天,只求平平安安,爭取渡過這場劫。

    人在走運的時候相信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但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都會祈求命運保佑。

    董仲舒這幾年的思想轉變非常大,甚至更勝張學舟一籌。

    一行人在城門口低聊,等到城門守衛客客氣氣來請人,張學舟和容添丁才抬著董仲舒出城門。

    消息靈通而又大大方方來送董仲舒的只有公孫弘,一些儒生站在遠處,想送別董仲舒但又懼被其他儒門士子排擠。

    前來者們都很清楚,董仲舒在儒家學派的爭奪中輸了。

    輸掉的董仲舒依舊是大儒,但諸多儒生在長安城為的就是平步青雲,相應如何做選擇並不困難。

    那已經在朝廷混到一官半職的也就罷了,如他們只有申培公得勢後形成層層舉薦,從而才能當官獲利。

    若被人提及他們心中依舊向著董仲舒,只怕申培公缺乏人手也不會用他們。

    往昔熱鬧的董府終究是沒落了下去,人走茶涼顯露得無疑。

    但董仲舒的心態依舊很好。

    “我以往掛著帷幔講學,很多人連我面貌都不曾認得,送別時人不多也很正常!”

    “這亦太少了,你數千學生就來了一個六十歲的老頭!”

    “或許他們不知道?”

    “我覺得申培公那張嘴應該會在儒門廣而告之,大夥兒的消息人傳人,沒可能不知道你的情況!”

    “只是一場送別罷了,我們不因外物而喜,也不應外物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