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水 作品

第623章 來是空言去絕蹤,世事不料哪天成

 第623章來是空言去絕蹤,世事不料哪天成

 這一刻,趙檉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完顏寶花是他不願想起的記憶,深埋心內,葬於心底。

 葬情,葬義,葬寶花。

 斜陽外,深林間,天上南飛雁,慄翅幾寒暑。

 是他親手埋的寶花,寶花怎可能再現世間?

 此刻距離外面李逵打鬥處不近,趙檉就算自詡目力驚人,也不敢就在心中徹底篤定,他要出去看看。

 帶著眾人下樓,遠遠的李逵和那粉衣少女猶在爭鬥。

 李逵平素只仗著力大蠻野,於武藝上倒沒什麼精妙招數,這少女則不同,衣袂飄飄,掌腿紛飛,仿如蝴蝶般輕盈好看,武藝功底不淺。

 待走得近了,趙檉的第一反應這不是,這不該是寶花,因為寶花不可能這麼年輕。

 他十七歲那年渡海跨山前往北地,去了白山黑水之間,當時完顏寶花二十二三的模樣,約莫大他五歲,那麼如今來說寶花若是活著,應該有三十歲左右了。

 那麼,莫非就真是巧合了?

 趙檉眯眼看向場上,這世上確有相像之人,便是容貌彷彿,神韻相近的也是存在。

 後來名聲傳開,不少官員慕名來見,都是確認彷彿就與官家一個模子刻出,而此刻適逢仁宗無後,三個兒子都沒活過五歲便早夭,一時間市井朝野都傳是仁宗年輕時在外留下的後代。

 包拯接著審問,連審了三天時間,終於確認,這個年輕人的確與仁宗與皇室,沒有半點的關係,別說血緣,便是一絲一毫旁的瓜葛也都沒有。

 仁宗時,東京市井便有一年輕男子,無論容貌,還是氣質神韻,都和仁宗皇帝相像,偶然有大臣遇見,直呼和官家年輕時一模一樣。

 總之,除了年齡之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少女和寶花都有著八九分的近似。

 而包拯當時也仔細詢問仁宗,請他回憶年輕時到底有沒有過荒唐舉動,仁宗自然斬釘截鐵否認,朕在外面有沒有風流自家還不知道嗎,絕對沒有啊!

 而且身段婀娜,這也和完顏寶花相像。

 若非仁宗皇帝否定,他都要懷疑此事,但仁宗不可能說謊,那麼這人就肯定和仁宗沒有絲毫關係。

 而這個年輕人既不否認,也不承認,藉此名聲,收取各方金銀錢財,雖然沒有於此事上開口,可其實卻隱隱以官傢俬子自居。

 再看容貌,這少女卻是與完顏寶花生得相似,嬌柔與剛毅並存,颯爽中夾雜著柔媚,極其好看。

 一想到此,趙檉心中警惕陡生。

 可前方的少女卻只有十七八。

 包拯得到肯定答覆後,立刻著手處理,親自帶衙兵把那年輕人捉了回來,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長的是真像啊,就是舉止神態竟也有那麼九分相似。

 只是普通百姓,市井小民,甚至兩代之前都不是東京住戶,是從外鄉搬過來的。

 而且無論從史上記載,還是趙檉在會寧時的探查瞭解,完顏阿骨打都沒有這麼小的女兒。

 可也不對,若是完顏寶花妹妹,那麼他當年在會寧之時,其應該只有七八歲,可他並不知完顏阿骨打還有一個這麼小的女兒。

 於是,他便將時任權知開封府的包拯叫去,令他去辦理此事,平息外界謠言。

 但仁宗這個人,乃至誠君子,無論己事還是朝事,從無半分逾矩之舉,他自家心知肚明,哪裡有什麼私子,若是真有不早就往民間尋找?何至從無此類動作,日夜犯愁沒有後代,大宋開明,若是真有尋找,那麼朝野只會支持,而不會有人反對。

 就是說這個年輕人的父母親朋,上溯三代,孃家外戚,都和仁宗和皇家,甚至和朝堂官府衙門中做官之人,都沒有什麼來往。

 若說是孿生,但年齡上不可能,莫非是完顏寶花的妹妹?

 一般來說,長得這麼相似,應該同母所出才對,但寶花的母親在她十歲時就故去,不可能死而復活,過了好幾年再給她生個妹妹。

 那麼只能說造物神奇,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了,最後包拯判了其欺君罔上,訛詐錢財,禍亂民間的死罪,直接用鍘刀給斬了。

 這件事當初傳得沸沸揚揚,影響極大,就是如今東京城茶餘飯後,一些老人還會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