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蓄髮,獬豸

 大宋靖康元年,十一月末,河西大地,北風呼嘯,枯草卷折,一片天寒地凍景象。

 自從留髮令頒佈之後,留髮則留頭,剃髮則殺頭的軍命立刻引起各處騷亂震動。

 党項男人千百年都刮髮結辮,這是遊牧狩獵民族固有的髮式,並非好看難看,而是為了穿山過林方便,頭髮不被樹枝糾纏牽絆,放牧之時,牛羊跑動,不被羊角牛角挑住勾上。

 其實無論党項,還是契丹,亦或女真,都留著這麼一副相類髮型,是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所致,並非故意剃成這種樣子,以醜當美,至少女人們都還和漢人差不多的髮式。

 但是這麼多年習慣下來,趙檉現在不許再刮發剃髮,自然就掀起軒然大波,千百年都一直保持的事情,突然就被改變,許多人從心底是難以接受的。

 至於說能不能做到,這個其實倒能,但能做到和能接受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能做到是因為党項人沒有那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維想法,也就是說對頭髮這東西,心中沒什麼象徵和儀式之類觀念,無謂重不重要。

 再就是如今不比幾百上千年前,党項眼下打獵漸少,多放牧種田為生,賀蘭山原本是大獵場,但西夏建國之後,賀蘭山上許多地方不許尋常百姓踏足,想要打獵,多要往北面草原而去,而草原上又哪裡有樹枝勾刮髮髻。

 尤其李乾順這一朝,漢學鼎盛,廣播儒家文明,下面民間還差些,但是貴族之中卻十分流行,知道漢人對髮膚的重視,那麼既然投降了,叫留頭髮便留就是,他們又不用操勞營生,留與刮剃,又有何兩樣?

 真正的反抗則來自於民間,這卻頗具諷刺意味了,掌權的官人老爺們不去反抗,只因投降了,要保命繼續做官,本身也不在乎髮式,什麼党項傳習統統滾去腦後,一紙令下,就順從了。

 而民間百姓本在大勢碾壓之下能生活吃口飽飯就好,至於這時的反抗,與官人們背道而馳,實在並非生存所逼,乃是還有一絲愛國之情,拳拳之心,對族群千百年的傳統被更改所表達的忿怒。

 哪怕對頭髮不在乎,此刻剃不剃也不大影響生活,但就是憤怒,覺得叫人動了根!

 正所謂: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趙檉在秦王宮內看到四處動亂的報告,不由微微一笑。

 大亂才能大治,何謂大亂?從下至上!

 眼前這亂的還不夠啊!想要大同,想要融合,有些代價是必須得付出的,光蓄髮可不夠,光學些漢地皮毛可不夠。

 對付這種亂事,於如今他的實力來說,不過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根手指就能輕易鎮壓。

 但他本來就不想那麼去做,否則也沒必要搞什麼留髮則留頭,剃髮則殺頭了,直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便是。

 想加速融合,就得用非常手段,不能直接生硬鎮壓,要亂起來,要鬥起來,要消耗起來。

 趙檉直接下令,封元果為秦王宮長史,總督這蓄髮之事。

 西夏原本官制仿唐,年號都還不要臉的用過貞觀,元果自然瞭解長史為何官職,這可是大官啊。

 秦王宮長史?是不是代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思?

 元果立刻就飄了,恨不得馬上就回懷州祭祖,看看祖墳是不是冒了青煙。

 隨後趙檉又封了十一都執事,歸元果轄理,分管十一監軍司蓄髮之事,本來是要封十二個,不過最遠的西平軍司還沒有歸服過來,所以只封了十一個。

 這十一個全都是党項人,都是興州城破時投降過來的朝堂官員,有原本官位就高者,也有大宗大族出身者,還有的直接就是宗室子弟。

 這是他自佔據興州,宣佈西夏滅國後啟用的

 本來現在河西全境都處在軍管之下,並沒有党項人任官,無論政民,都是軍隊管理,這十一個人被提拔上來,立刻在党項降臣圈子裡引起轟動。

 蓄髮之事,此刻已經被抬到國本之上,因為任誰現在都可以看出,趙檉是想要融合幾族,統為大漢,這種要事居然讓他們這些人出頭辦理,可見是想大批任用党項官員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