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格物造器

 趙檉將自在門的來歷和大抵武藝高低講給場下眾人聽,但其中一些秘辛自然不說,可也聽得眾人都震驚無比,沒想到居然還有這般古老的宗門。

 趙檉道:“這自在門真論起年久,嵩山寺都不能與其相比,只是百多年來困守在西夏境內,所以中原漸漸不知。”

 白戰道:“王爺,既然是莊子先師傳下的宗門,理應迴歸我中土才好,豈可久懸於西夏境內?”

 白霸道:“老三,胡咧咧甚麼!”

 白戰道:“大哥,我哪裡說得不對?”

 白霸恨鐵不成鋼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公子既然要改名柔狼山,踏破賀蘭缺,到時候西夏便也是中土了!”

 白戰愣了愣,立刻低頭道:“王爺,是屬下太過愚笨,我只是想到自在門這種古時傳承竟然在西夏國內,心中忿忿才出了此言。”

 趙檉道:“心有義憤乃為好事,所以才要劍指西夏,滅了這無恥國度。”

 眾人此刻紛紛稱是,就這個時候柳隨雲進來,見禮道:“王爺,熙河兵撤去遠處紮營了。”

 趙檉微微沉吟:“小心防範即可,其它暫不用管,估計用不了兩日,這些軍馬便會離開。”

 柳隨雲應道:“城上都安排完畢,西門那邊也已悄悄派出斥候探馬,繞過去打探消息。”

 趙檉頷首,又詢問了幾句軍情,忽然道:“隴右出產水玉,派人去州庫中查看下是否存有,若有就挑些剔透的送去府中。”

 柳隨雲聞言心中納悶,不過嘴上道:“屬下馬上叫人去辦。”

 水玉就是水晶,遠古蠻荒時候便被發現並用作裝飾,自春秋時開始許多書籍都陸續提到。

 水晶這種東西在此刻並不值錢,因為大多都看來混濁不瑩,這個時候的加工工藝落後,無法達到完美切割與磨光效果,因此外觀不像後世那樣吸引人。

 而且此刻的水晶存量相當之大,不但東面沿海有,西北也都盛產,達官顯貴也好,普通百姓也罷,對這種並不算罕見而且看起來雜質頗多的石頭都不太感興趣,除了一些特殊形態和顏色的,大抵沒有什麼價值。

 隨後趙檉又吩咐眾人一番,起身離開大堂回去府邸。

 過了沒多久,史進帶人抬了只木箱子過來,道:“王爺,水玉這東西不值錢,州庫內也沒多少,我挑揀一番,只拿來這些,勉強還算剔透。”

 趙檉正坐在院內椅子上聽小趙熹背詩,聞言點了點頭:“都取出來我瞧瞧。”

 史進領命,打開木箱子拿出十幾塊水晶,小趙熹在旁好奇,詩也不背了,走過去道:“爹爹,這都是什麼東西呀?好醜呢,裡面好多汙濁。”

 趙檉探身去看,不由也是微微皺眉,只見這存於州庫又精挑出來的水晶,根本沒有史進口中的剔透,看起來十分混濁不堪。

 他思索一下,其實這已經算世面上不錯的了,尋常的還不如眼前這種,而且水晶這東西大抵要靠切割和打磨,不然大塊的礦體根本做不到過於晶透。

 “這叫水玉。”趙檉對小趙熹道。

 “爹爹,這也是玉?”小趙熹立時瞪大雙眼:“根本就不像玉,好像春天院內融化的土冰,一點都不好看。”

 趙檉搖了搖頭:“你懂什麼,待會給你做樣好物。”

 “王爺,這些可還適用?”史進聽小趙熹言語,不由訥訥道。

 趙檉摸了摸下巴,其實他也不知道適用不適用,因為他並沒有切割和打磨過水晶。

 他是想要做望遠鏡,但說老實話,玻璃他倒能勉強燒出來,可用普通玻璃做望遠鏡他卻不會了。

 所以他就想到了水晶,

 他有此種想法,都源於記起後世一個叫做孫雲球的人,這個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衰落的官宦之家。

 這人聰穎好學,年輕時去杭州學習制鏡技術,晚明時期杭州府是制鏡中心,這個時候不但有了眼鏡之類的東西,就是連自鳴鐘都有了,孫雲球就曾發明過校準自鳴鐘的方法。

 這個時候眼鏡價格昂貴,非一般人所能享用,孫雲球就琢磨如何才能降低製作鏡子的成本。

 他根據自己在杭州學到的制鏡技藝,又結合了自家掌握的形學和格物學,經過無數次實踐積累和探索,最後掌握了“磨片對光”技藝,創造性地用水晶材料磨製成鏡片,還創造了磨製鏡片的牽陀車。

 經他一番悉心研究改進之後,使磨鏡對光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本也大大降低,在磨製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基礎上,他又利用水晶石磨製成存目鏡、萬鏡、鴛鴦鏡、放大鏡、幻容鏡、夜明鏡、千里鏡等各類光鏡之物。

 這個千里鏡就是望遠鏡,按照孫雲球的製作方法,比按照西番的法子製造起來更加容易,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