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古城,軍制

 一千三百鐵騎轉眼至湟州附近,這時趙檉已經不再遮遮掩掩,隊伍在官道上飛馳,遇見阻路的熙河兵就直接衝殺過去,沒用太久便跨入西寧州地界。

 只見平原的起伏大了起來,不過依舊處處綠茵滿地,鳥語香,土壤肥沃。

 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農田,開墾於湟水附近,這些都是賞蕃田,是對吐蕃將官和熟戶投靠大宋的賞賜,從神宗熙寧六年開始實施。

 鐵騎馬不停蹄,直奔西寧城去,待將要臨近之時已經瞧見了馬場,並非幾年前的殘破蕭條,而是井然有序,整齊劃一,看著紅火熱烈模樣。

 趙檉當初在隴右只建了一座馬場,讓折寒梅與蕃戶指導教授,洪七帶著從東京來的髒衣幫眾打理,之後他回東京,折寒梅依舊在此住了一段時間,將馬場擴大到三座,這才離開。

 如今馬場的規模再度變大,粗略看已是有五座之多,但趙檉知道,就在西海附近其實還有兩座。

 此刻遠遠地便能聽見馬匹嘶鳴,場內喧囂,他微微頷首,雖然柳隨雲在書信中經常報告馬場情況,可總沒有親眼看到真切。

 駐足了片刻時間,趙檉率人繼續往西寧州去,不多久已是瞧見雄城矗立,高大宏偉,彷彿一座亙古巨獸,趴伏在白雲藍天之下,無盡崇峻高原之中。

 這時,城門處有不少人騎馬列於前方,望到趙檉隊伍所打的旗幟,立刻挺直了腰桿吹起古老號角,那蒼涼的聲音立刻迴盪在古城之前,飄揚於蒼穹之下。

 隨著號角聲起,西寧城正東方向的兩座城門全部打開,裡面奏起了高原特有的曲樂,然後浩浩蕩蕩出來兩隊人馬。

 趙檉令身後鐵騎停下腳步,眯眼瞧向這兩隊人。

 一隊是柳隨雲率領,後面有楊志、魯達、徐寧、史進、洪七,還有碎玉樓過來的一眾好漢。

 碎玉樓眾人裡則以簡素衣為首,騎著千里獨行一盞燈,一身白衣,颯爽英姿。

 而在簡素衣身旁卻是一匹紅馬,上面坐著名女子,眉如遠山含黛,頰似三月桃,明眸皓齒,顧盼生姿,正在衝他招手,不是蕭敏又是誰。

 趙檉笑了笑,目光看向另外一隊,這隊卻是歐陽北領著,歐陽北一身鎧甲徵袍,坐在馬上,和以往那個好插科打諢,慣耍無賴的模樣不同,神色嚴肅,氣宇軒昂,倒是有了幾分大將風範。

 而歐陽北的身後浩浩蕩蕩跟隨一簇步兵,這簇步兵足有兩三千人,看形貌甚為矯健強壯,沒有穿戴大宋軍中衣裝,而是著了一種奇特的鎧甲。

 這甲冑並非金鐵,亦不是竹布,似由山野藤蔓編制而成,顏色並不統一,有紅有黑還有黃色。

 這種藤甲的外觀形制與鎖子甲差不多,分為幾個部份,身軀一部分,罩住前後兩肋,臂膀一部分,護住大臂小臂,雙腿各自一部分,長到膝蓋。

 不僅如此,這些步兵除了身著藤甲之外,手上還拿著騰盾,這騰盾乃是圓形,看起來十分緊密,也是各種顏色都有。

 趙檉見狀不由眯了眯眼,這是大理送來的藤甲,從前年開始就陸陸續續送過隴右,直至去冬,一萬具已經交付完畢。

 這些藤甲顏色不同,是因為藤種不一樣,其中暗紅顏色最好,乃為上品,黑色和黃色的則要稍微差些。

 不過趙檉對此不太在意,畢竟都是藤甲,再差又能差去那裡,作用其實都差不多,不存在暗紅藤甲能抵刀槍,而黑黃卻不能,大抵是紅色的更容易保存些,使用年限更長些,韌性更大些。

 至於軍兵手上的藤盾,實則叫做藤牌,和盾牌一個用途,但卻比普通的木盾要輕一倍不止,在戰場上盾牌輕一倍,關鍵時刻是可以保命的,畢竟效果相同,重量卻輕了許多,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迅速。

 趙檉這時衝前方微微點了點頭,前方立刻高呼起來:“恭請王爺入城,恭請王爺入城……”

 趙檉笑著下令道:“進城吧!”

 身後一千三百鐵騎大聲回應:“是,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