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謀劃將來

 隨後幾日,朝上風雲變幻,最讓人費解的是,宰相王黼忽然被罷免,貶去了嶺南英州。

 而道君皇帝再度起用之前親令其辭官的蔡京,依然以太師身份稱公相,總治尚書、中書、門下三省。

 蔡京自此五度掌權,四次拜相,位極人臣,幾番大起大落,堪稱古往今來

 可蔡京這時年歲實在太大,老眼昏不能辦事,但又不想如上次般被王黼盡攬大權,便將政事交給了他的四子蔡絛代其處理,以為他決斷。

 蔡絛,絛通絛,後世多以蔡絛稱呼,這個人在蔡京子嗣中排名有爭議,一說四子,一說最小子,宋史中即有顛倒。

 其徙白州後,著有《鐵圍山叢談》一書,內裡自錄年齡,曰大觀末,年十四,那麼代蔡京朝堂政事時應在二十九歲左右,依舊不好判斷排行,大抵多以四子計。

 蔡絛其實算有才華,並不像後世所說的草包,是蔡家八子中頗具文才的一個,而且這人在靖康元年流放的白州,未遭女真之禍,也是蔡京眾子中活得最長的,近乎七十歲才壽終。

 這人雖有文彩,可治國複雜,文采好未必就能治國好,更不代表了人品的好壞。

 蔡京重新上位後,蔡絛於一旁輔助,凡須蔡京批覆,都由蔡絛所做,並替蔡京上奏。

 蔡絛每次隨蔡京入朝,侍郎以下都拱手相迎,低聲耳語,堂隨數十人,懷抱案卷跟在後面,聲勢浩大。

 自此權在手,蔡絛恣意為奸,竊弄威名,用其妻兄韓木呂為戶部侍郎,且一起密謀,挑撥是非,陷害驅逐朝士,建宣和庫式貢司,各地的金帛及庫藏,都被搜刮來充實,名為天子私財,實際中飽己囊。

 而王黼被貶,道君皇帝任命白時中為尚書左僕射、太宰,可白時中與少宰李邦彥兩人,也只能奉文書行事,大權盡被蔡京蔡絛父子獨攬。

 趙檉雖然並不上朝,但對這些事情卻全部清楚,不過無心搭理,畢竟這種朝事他不好摻和,此種事情上,道君皇帝乾綱獨斷,初登極時的從諫如流完全反過來,如今是隻憑喜好,從不聽人勸說。

 轉眼秋日漸深,這一天劉錡忽然歸來,入宮許久才出皇城,隨後去親軍司報到,看見趙檉吞吞吐吐似乎想要說些什麼,趙檉知是出海聯絡女真之事,他自心中有數,怕劉錡為難,便搖頭讓對方不用再講。

 道君皇帝海上之盟心思不死,而金國完顏吳乞買上位,正在平息內部權利紛爭,二次攻遼顯然再所難免,可也不會就在此時此刻發生,女真鐵蹄的速度已是趨緩了下來。

 只要西軍足夠休養生息,不比原本的滅方臘幾月之後,軍力未復,幫源峒染瘟剛好,就倉促北上,那也就不至於敗的那麼慘,被幾千遼軍破了十幾萬,一路追殺。

 隨後又過了些日子,冬初的時候,道君皇帝下令,讓西軍過來侍衛親軍司、殿前司的六名將領,劉光世,劉錡,折可存等人全部回返,每人給升了一級祿官,就是正官。

 姚平仲這時也早就回來,押送金銀財寶前往隴右的事情辦妥,並且還捎了柳隨雲的一封密信。

 本來運送東西去隴右是極難的,但一方面舉名號為追捕賊酋方臘,路上自無人敢於盤問,一方面則是姚平仲乃將門姚家人,在西北六路,大抵都要賣些面子,所以一切都算順利。

 臨走前晚,姚平仲易容悄悄繞到王府後門,進入府中。

 冬日晝短,這時雖然不算太晚,但外面天色全黑,街上少人,王府內也是稀稀落落,都躲在屋裡取暖。

 中堂之處,四門緊閉,戒備森嚴,蘇石和周處在門口守護,其他侍衛們不遠不近地將堂子圍了起來,不許任何人上前。

 堂內並未點太多燈燭,只有趙檉和姚平仲兩人。

 趙檉在喝茶,一杯茶喝了許久都不完,姚平仲則是牛飲,不知幾盞,沒了就自家去拿炭盆上的水壺添滿。

 沒人知道兩個都說了些什麼,只是過了許久,就聽姚平仲小聲道:“王爺,這……不至於如此吧?”

 趙檉道:“本王算錯過嗎?”

 姚平仲嘿嘿道:“就是屬下覺得,官家怎會做那般絕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