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疑點重重

 仙居距離台州很近,距離海邊亦不遠,也就百來裡。

 呂師囊雖然是明教大教首,但與教中關係並不密切,加入明教之前他便有許多人馬,響應方臘起事後,更是自號沖天大將軍,效仿黃巢,與聖軍少有來往。

 被童貫率兵擊敗後,他帶領幾十名親兵,逃入茫茫大海之中,不知所蹤……

 此刻已進入盛夏,不是草長鶯飛的初春暖人季節,酷暑難耐,烈日炎炎,趙檉一行隊伍走得煎熬。

 又要四處尋覓方臘蹤跡,又要清除些也不知是方臘軍,還是呂師囊軍散掉的流寇,頗為辛苦。

 待到了仙居城外,縣丞和兵馬都監都得到了消息,出城迎接。

 仙居之前失守,知縣被殺死,主簿也死了,童貫收復後就讓縣丞暫權縣事,等待朝廷那邊委派新的知縣到來。

 一路簇擁進入,趙檉觀看人文風景。

 仙居是古城,不過只是縣治,說不上城高廣闊,壁壘森嚴,但名勝頗多,戰火之下雖然毀去了部分,卻也餘下不少。

 仙居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滄海桑田”、“逢人說項”等典故的發生地。

 這裡古意盎然,古風醇厚,而且城內城外,四處八面景色秀美,風光旖旎,仿若畫卷。

 趙檉落腳仙居縣衙,問了縣丞和兵馬都監一些戰時事和眼下是否太平。

 兩人唯唯諾諾,撿好聽的歌功頌德說了一番,趙檉膩煩,揮手將兩個趕走。

 隨後他沉思起來,路上並未找到方臘,就像趙楷所說,這種找法無異於大海撈針,對普通人可能還有些效果,但對於方臘這種人物,卻是沒什麼作用。

 至於呂師囊,敗走之後也未曾收拾殘軍回來,畢竟大勢已去,想要重起刀兵無比艱難,說不得也就是尋處地方做個山大王小海賊,打家劫舍。

 可既然來了,不能輕易就走,仙居風光好,趙檉便打算多住上些時日,等待童貫那邊消息。

 趙楷是不必指望,而且他仔細想過,田虎那裡其實方臘不太可能去。

 雖然兩人舊識,但是畢竟方臘稱帝,田虎怎能容下他這個聖公皇帝?

 所以即便方臘確實按地圖尋找逃亡路線,那大抵還是貴州和洞庭湖這兩處。

 歇息一夜,

 至於血色先鋒團,則讓沈飛帶著,與那三千騎兵離城巡查仙居下面的六鎮八鄉,盤檢可疑人等。

 在城內看了幾處名勝古蹟後,趙檉率人去大興寺吃齋飯,大興寺千年古剎,東漢興平元年建立,初名石頭禪院,本朝開寶年間,才改名大興寺。

 這時戰亂已熄,大興寺前十分熱鬧,各種擺攤賣雜物的,挑擔賣時鮮果子的,搖籤占卜看相的,應有盡有,行人也是男女老少,摩肩擦踵,熙熙攘攘。

 吃過飯後,白傲道:“公子,昨日我先於軍馬前方探路,看這仙居東城外好大一片竹林,內裡隱約還有觀廟旗幟等物,公子興致,可去那邊解悶。”

 趙檉點頭稱好,一行人直奔東面,出了城門後不遠,果然看到大片翠綠竹林,不知多少裡遠,有酒旗道邊橫斜,林內灰瓦小築,白牆道觀,別有洞天。

 走過去見那酒家甚是豪邁,青色磚頭的房屋前,竹木酒篷洋洋灑灑直鋪進林中,足足十幾張桌子,近百副客座,此刻三三兩兩有人飲酒,卻並不喧囂,極具詩情畫意。

 趙檉不由讚道:“果然好地方,不愧仙居二字。”

 幾人走到那迎風飄揚的“醉中夢”酒旗下方,趙檉忽然腳步止住,看著臂粗旗杆露出若有所思神色。

 就在旗杆不顯眼位置,彷彿塗鴉般,有一個小小符號。

 這符號不大,不仔細看,甚或對符號陌生不熟,則根本注意不到。

 那是一團白色焰火,綠竹皮,白刻畫,惟妙惟肖。

 趙檉眯了眯眼,他認得這是明教的聯絡信號,暗想莫非這座“醉中夢”酒家是明教一處殘留據點?

 如今方臘覆滅,呂師囊大敗,幫源明教總壇被徹底摧毀,各地分壇也都不再,按道理說江南明教應該散了才對。

 就算還有些餘孽跑在外面,不過零零散散,躲避官兵搜查還來不及,哪裡會進行聯絡?無人組織這等事,斷然不會出現此種聚會事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