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劫殺

 江寧城西清涼山,夜色籠罩如怪獸。

 半坡清涼寺,掩映在樹木之間,一條林蔭道直通山下。

 清涼寺建於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唐時法眼和尚在清涼寺講經說法,詢問寺內眾僧:“誰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

 眾僧思索再三,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恰巧法燈和尚走過來,便道:“那個將金鈴繫到老虎脖子上的人,能夠把金鈴解下來。”

 解鈴還須繫鈴人,乃出此處。

 清涼山距江寧十多里,清涼寺內有和尚三五十個,但今夜卻一個都不在,甚至就連主殿的佛像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尊青石雕刻、四周散發光紋的明尊之像。

 武松頭戴金箍,長髮披散,穿青灰色僧袍,半露出胸膛,此刻正站在明尊像下。

 他手上抓著本書在看,旁邊羅金水小聲嘀咕什麼,他不住點頭,口中也跟著唸唸有詞。

 半晌,夜色更深,殿門外忽然來人稟告事情,兩個聞聽後對望一眼,快步走了出去。

 清涼山腳下有百多號人,都是魁梧壯漢,拿著朴刀長槍等兵器,穿著尋常百姓家衣服,看到兩人後立刻行明教禮,高呼:“世間大善,唯光明故,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羅金水衝這些人點了點頭,這些都是綠柳莊上的教徒,是那些去年被趙檉從淮西帶去東京,但卻遲遲未納入廂軍的流民。

 這些人被趙檉收進莊子後,便索性息了從軍的念頭,明裡是綠柳莊的莊客,暗裡學武藝,拜明尊,也在東京郊外四處偷偷宣揚明教。

 趙檉帶這些人出來,都交與羅金水手下,羅金水告知他們此番南行要辦一樁大事,別的毋須多問,只記得右使還有掌旗使全都來了,聽指揮就好。

 這些教徒自然遵命,他們信明尊,信右使,畢竟沒有光明右使,他們怕是早死在廬州了,哪裡能過上這等吃喝不愁的生活。

 至於右使的身份,他們隱約知道似乎是個官,但具體什麼官卻並不曉得,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跟著右使能過上好日子就夠了。

 羅金水看向這些人,他知道趙檉眼下做的是件大事,但他卻沒姚平仲那般心慌,什麼士族什麼大紳,距離他這種禁軍低層實在太過遙遠了,殺便殺了,還待如何?

 況且,這是頂著明教名頭去殺的,此刻明教鬧得如火如荼,殺了這些狗大戶豈不更是應該?

 殺士族這事羅金水沒有壓力,他擔心的是其後的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可真是把腦袋別在腰帶上去幹,膽大包天無比。

 趙檉只讓綠柳莊的人來,又派武松和時遷過來相助,就因為其後的事情重大,容不得一點紕漏。

 綠柳莊的教徒沒有加入宋軍,身上沒有軍營氣息,看不出什麼破綻。

 而武松和時遷都是綠林人,匪氣濃厚,如今火線入教,學些經義,倒也沒有甚麼馬腳。

 真正有漏洞的是羅金水自家,他行伍多年,可以說是把禁軍那一套毛病學個周全,只要對禁軍稍有了解,就會瞧出他真正身份。

 但好在趙檉的計劃裡,他這個身份不需要隱瞞,只是說話須得萬分注意,不能胡言亂語,出現怠忽岔頭。

 趙檉也與他說了,但凡之後的事情被瞧出,那他就死無葬身之地,到時候有多慘先不說,總之婆娘改嫁,兒子改姓,他這一脈香火都是沒了。

 羅金水最怕的就是這個,為了婆娘兒子,這件事前前後後,仔細思索謀算,咬牙也得辦妥!

 他看向眼前這些教徒,大聲喊道:“右使交待的事情能不能辦好?”

 這些教徒心中哪有許多想法,不就是先殺那些狗劣紳,再聯絡江南明教嗎,此刻都高聲喊道:“日月光明,光佑右使!”

 羅金水聞言望了一眼旁邊武松,武松點了點頭,下個命令,百多號人趁著夜色幽靜,直奔江寧西城……

 江寧西城的中門這時打開,姚平仲在城頭一臉複雜地看著出去的兩支隊伍。

 這兩支隊伍人數都不少,一支幾十,一支上百,都各自護著十幾輛大車,不知裡面裝的什麼東西,只是那車輪壓地傳來“嘎吱吱”聲響,顯然東西極重,在這夜晚聽得刺耳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