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趙檉負手神舟甲板,眼望前方煙波浩渺,心內感嘆。

 隋煬帝楊廣,一生黷武窮兵,暴戾兇殘,好大喜功,唯我獨尊。

 他揚國威,計民生的好事做過,殘暴荒淫的壞事也做過,作為一代帝王,萬乘之尊,其功過極難評說。

 但,終是亡了國,所以史筆之下,民間野傳,貶自是遠大於褒。

 亡國之君四字,本就是個蓋棺定論之詞。

 可即便這樣,趙檉也不相信他修建大運河是為了看什麼瓊。

 瓊其實只有一株,在揚州后土廟內,乃是聚八仙的異種,除了那一株,再無旁的瓊樹。

 不說隋時這株瓊樹出現與否,就算是出現了,楊廣想要觀看,依他的性子怕是會直接派人將瓊樹挪去洛陽,而不是費力去修什麼運河。

 楊廣從來就不是一個憐惜玉之人。

 楊廣與李二一樣,天下未定之前都是掌兵之帥,統領大軍,騁馳沙場。

 隋滅南陳之時,楊廣乃是三軍主帥,這個時候他是去過揚州的。

 南陳被滅後不久又發生叛亂,叛亂被平定後,隋文帝派楊廣擔任揚州總管,主理江南各地。

 楊廣也因此在揚州待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過得很是愜意逍遙,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他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多有接觸。

 隋文帝時,因為之前南北對立,所以建國後一直對南方大族採取打壓策略,但楊廣在做揚州總管這段時間,與這些世家大族接觸,是行打壓,還是收買,所言所行具體為何,卻是沒人知道。

 但他既有稱帝之心,那很多事情便不會依照文帝的想法去做,甚或很可能一直在拉攏這些南方門閥大族。

 所以他繼位之後,三下揚州,便是向南方世家大族示好,想要取得南方士族的支持。

 隋末時的起義幾乎都在北方發生,南方極少,也能從側面證明這點,他很可能獲得了南方士族的認可。

 至於修建大運河,其實有一個最可能原因,那就是楊廣為了躲開關隴集團的控制。

 無論北魏,西魏,甚或北周,大權都被關隴集團掌握,出相入將,不僅掌握著政權,還掌握著軍權。

 北周末期的時候,關隴集團覺得北周新登基的周靜帝年紀太小,無法保障自己的利益,於是他們找到了關隴集團中的楊堅,在他們的支持下,楊堅推翻了北周,建立了隋朝。

 就是說,隋朝的建立也是因為關隴集團這些人的支持。

 隋朝建立之後,關隴集團勢力更加強大,軍隊和朝政都是這些人掌控,江南很多官職也是這些人擔任。

 楊廣繼位之後,關隴集團肯定不能像對待隋文帝一樣對他,畢竟隋文帝的南北江山是打來的,楊廣是繼承的。

 所以楊廣和關隴集團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產生。

 楊廣是皇帝,性子又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必然要大權獨攬。

 但朝中上下到處都是關隴集團的人,他做任何事,都需要這些人的支持,如果這些人不同意,他可能什麼事都做不成。

 所以,他為了反抗,徵高句麗,滅吐谷渾,開疆擴土。

 又修建東都洛陽、完善科舉,都是為了削弱關隴集團的影響,但效果其實不是很好,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基本盤。

 他待的京都長安就是人家關隴集團的老巢,軍隊大抵是人家掌控的,朝中大小官員也是人家的,所以他就想到了揚州,畢竟當年曾經在那裡經營過,留了後手。

 所以,借漕運之名,開水道通暢,為往返之利,開大運河,三下揚州。

 他到了揚州後,可以說暫時擺脫了關隴集團的控制,且還可以在這裡趁機拉攏南方世家大族,用這些人對抗關隴集團,從而做到大權在握,一但成功平衡,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需要再處處聽從關隴集團了。

 這應該是楊廣修建大運河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