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西北謀劃,東南事發

 趙檉和段思嫣談妥事宜,以十萬兩白銀,購買一萬副藤甲,兩年交齊,只能提前,不可延後。

 接著,他又阻止段思嫣要在東京遊玩的打算,冷漠動用碎玉樓人,將段思嫣送走。

 趙檉不管段思嫣自家武藝多高,身邊侍衛拳腳多厲,都不可能讓她繼續在東京城待下去,就是大宋境內都不可以,這事沒任何商量餘地。

 大理乃是段與高,共天下,這時大理朝上形勢正亂,若是昭慶公主在大宋出事,牽連將極大,不但會打亂他的佈置,甚至會將他和段易長都牽扯進去。

 藤甲一事絕對不能出紕漏,甲乃軍之重器,僅次於弩,這也是歷朝歷代不禁兵器反禁甲冑的原因。

 往往幾副鎧甲就能起事,此物甚是一種號召,有了甲冑,跟隨之人便有信心。

 眼下隴右那邊柳隨雲在想方設法地作掉隴右軍中鎧甲兵器,報破損,報消耗,虛增人頭,其中兵器還好,但鎧甲卻十分艱難。

 近乎兩年的時間,可也只不過得到鐵甲百多付,皮甲五百副,布甲兩千多副。

 其中步甲可以忽略不算,因為這東西用處實在不大,那一百多副鐵甲,五百多副皮甲,又是太少。

 雖然隴右都護府的兵丁自身有甲,但若將來發生變故,究竟有多少人可為他用,還是未知,而柳隨雲暗地裡招攬的蕃兵鶻兵,總不能無甲去使才是。

 至於京城,他這邊雖然可以大批作掉甲冑,但很難運出去,趙楷那邊盯得緊,道君皇帝也對他不算放心,鎧甲體大,無論怎麼運送,都難逃皇城司眼線。

 眼下就只能指望大理的藤甲和福建那邊造甲。

 福建山多,並非軍事必爭之地,可以做到最大限度保密,福建的山裡,日以繼夜地都在打造鎧甲兵器,但問題是……這些東西也無法送去隴右那麼遠的地方。

 但大理不同,大理雖然正常要走成都府所轄四路,還有秦鳳、熙河才能到隴右,但卻還有另外一路可走。

 那就是蕃路,吐蕃地界東狹西寬,蕃北一盤散沙,蕃東南之地有機可乘。

 吐蕃王朝崩潰後,眼下遺留的母堅王、光護王后裔的幾支勢力,都在蕃中或者蕃南,而格薩爾王則在蕃西南。

 吐蕃東南這一塊沒有什麼完整的大勢力,都是些零散的部族,且因為沿途靠近大宋,所以熟蕃居多。

 雖然路不好走,但卻是能走,從大理的建昌府走蕃東直去隴右,距離更近。

 蕃東這邊自古通商,可行車馬,只要押運人多,也算穩妥。

 且趙檉曾給柳隨雲一樣任務,就是收買東南熟蕃,兩年下來,那些部落大抵都有聯絡,因此更算安全。

 此刻趙檉雖將段思嫣趕走,卻送了些禮物特產,還寫了幅南呂一枝給她,這才是段思嫣能心甘情願離開的原因。

 段思嫣自也有回禮,乃是十幾只小罐子,裡面都是大宋罕見的一些卉種子,其中便有曼陀羅,臨走時段思嫣笑吟吟叮囑,此物雖美,卻全身有毒,且莫食用。

 趙檉看著一堆瓶瓶罐罐哭笑不得,只好拿去小娘處,小娘看了不由驚訝,問是哪裡得來這許多珍罕種。

 趙檉自然不能說實話,只道是南邊一個朋友送來,又說那曼陀羅有毒之事。

 小娘不由柔聲道:“應是哪位娘子贈予。”

 趙檉自笑道:“還是貞娘聰慧,大男人哪裡有送種的。”

 小娘看著種喜歡,如獲珍寶收起,說待過了年兒後春暖便種起……

 睦州,青溪縣,縣衙之內。

 清溪知縣陳光此刻眉頭緊鎖,他原本也聽說了萬年鎮堨村方臘之事,什麼天書符牒,溪映王影,但初不以為意,畢竟鄉村地方,崇信鬼神較為常見。

 可此刻面前刀筆方世隆說方臘竟偷偷稱帝,讓他心中便有些驚愕慌恐。

 這方世隆乃萬年鎮里正方有常的兒子,方有常是萬年鎮鄉紳,有地上千畝,生有五子,名號排為“隆熊庚震成”,號稱無常五虎。

 老大方世隆在清溪衙門為吏,老二方世熊做捕快,方世隆述說萬年鎮傳遞過來的消息,並且取信一封,乃是方有常親筆。

 陳光看過信後不由倒抽一口涼氣,原是方臘稱帝之事就算隱秘,但天下又哪裡有不透風的牆,早在萬年鎮上傳的沸沸揚揚,又有方臘派兵前往鎮上士紳家裡“借糧借錢”,更加坐實了不軌之心。

 陳光看過信後,急忙親筆寫了公文,用了大印,派縣尉翁開到睦州府投遞。

 事過兩天,陳光正坐早衙,點卯已畢,見方世隆、方世熊領著一個黑大漢走進公堂來。

 三個人到公案前“噗通”一跪,放聲痛哭,陳光莫名其妙,看著方世常問道:“方押司,這是怎說,你三人為何大放悲聲?”

 方世隆哽哽咽咽地哭訴:“小人父親察知賊酋方臘稱帝謀反,就派三弟找我報告,又帶來書信,縣尊前日看過,誰知那賊在萬年鎮安下耳目,探知此事,懷恨在心,當晚派賊眾二百餘人趕至鎮上,殺了小吏全家老幼四十八口,搶了錢糧等物,三弟方世庚跳牆才逃得性命,懇求大人火速派巡尉弓兵剿捕,一來給小人報仇,二來為國家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