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白髮記

 隨著天氣漸冷,趙檉的戲樓已經開了起來,不是街面上常見那種瓦肆勾欄,內裡雜耍戲法都齊全的,而就是單純的戲樓,裡面只演套劇和曲書。

 戲樓的位置戚紅魚尋了幾處,最後趙檉定下了南城麴院大街的一個地方。

 這麴院大街緊挨著朱雀大街,位於御街之西,上邊距離相國寺不遠,下方則是朱雀大街,離碎玉樓很近。

 趙檉選擇此處是有原因的,這麴院大街乃是西南城較為熱鬧的地方,這一帶居住的幾乎都是平民,而且臨近外城,外城的百姓進內城走動,大抵也都閒逛這裡。

 趙檉倡導曲劇從來都不是心血來潮,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有了報紙的雛形,但終歸不是普通百姓能購買觀看的。

 所以想要掌握輿論的主動,傳播一些消息和思想於民間,就只能通過表演的形式,用戲曲來演繹。

 戲曲摺子無論唱詞還是內容,傳播速度都是極快的,尤其一些新劇目,不一定非要親眼去看,但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日,市井就會流傳這劇目所演唱的故事。

 通過戲曲,逐步掌握市井的輿論導向,再將一些思想釋放到民間,這才是趙檉真正的目的。

 而這個目的只為了將來對付天下士族。

 大宋南北兩朝幾百年的真正內部矛盾,從來都不是文武對立,也不是君臣為敵,更不是朝廷百姓如同水火。

 而是士族,士族與君的矛盾,士族與民的矛盾。

 摧毀大宋,挖空大宋根基的,就是士族,士族乃是大宋最大的蛀蟲,一但涉及到自身利益,什麼江山社稷,君王百姓,皆可以出賣,都可以背叛。

 甚至關於岳飛之死,後世辯駁究竟趙構與秦檜哪個罪大時,卻忘記了士族。

 有人說趙構不發話,哪個敢殺死岳飛!道理沒錯,畢竟趙構是皇帝。

 還有人說,秦檜是金國的奸細,肯定想岳飛死!這也沒錯,秦檜確實是金國派回來的奸細,岳飛主張北伐,他想害死岳飛。

 但這裡有幾個問題。

 說趙構害怕岳飛直搗黃龍接回徽欽二帝讓他失去皇位,才要害死岳飛,這卻有些荒謬了。

 按照當時的制度和社會形勢,即便岳飛真有本領接回二帝,那二帝也不可能再登上皇位的。

 士大夫不容汙點,何況這一朝的皇帝,就是最大的士大夫。

 而這個命題雖然聽起來噱頭十足,但其實只要剝奪了岳飛的兵權就可以解決,根本不至於殺了岳飛。

 宋朝剝奪武官兵權,又重複起用的比比皆是,劉光世、韓世忠等等,兵權都被剝奪過。

 趙構並非傻子,這麼簡單的辦法不用,反而殺了岳飛自毀長城,這是說不通的。

 還有一說是岳飛摻和了立太子的事情,幾次上奏請求趙構立儲。

 這個事很大嗎?大臣建議皇帝立儲,不是大臣的本分嗎?

 仁宗朝時,幾乎天天都有這種奏章,就算是哲宗朝,也時不時就有大臣奏議,要哲宗選宗室子弟立為儲君。

 所以這兩條趙構殺岳飛的理由,基本都是牽強附會,根本就不成立。

 趙構殺岳飛,大抵不是因為這些。

 那再看秦檜,秦檜進讒言,要殺岳飛,趙構能輕易聽信嗎?

 秦檜不但是金國派回的奸細,更是士族的代表,秦檜提出過有名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論。

 主張北方逃到南方的人回到金國人那邊。

 這個論點把趙構氣得罵人,趙構說“朕北人,將安歸乎”?!

 秦檜跟趙構是有衝突的。

 他這個論點符合誰的利益呢?對金國當然有利,但更多的是對南方士族。

 秦檜跟趙構有衝突,又有投降嫌疑,為什麼能穩坐朝堂這麼多年?就是金人和南方士族的支持,才讓秦檜當了這麼多年的宰相。

 趙構知道這些嗎?自然是知道的,但趙構對此無可奈何!

 可這時光憑秦檜自己還是動不了岳飛的,趙構也不會允許秦檜動岳飛。

 靖康之變時,大宋的士族將徽欽二帝,以及東京的宗室送給金人後,由金人主持,士族推舉,建立了一個以張邦昌為首的大楚國。

 但這個楚國沒有軍隊,張邦昌又曾是宋臣,不受老百姓承認,所以不長時間就被士族拋棄,他們很快改立趙構為皇帝。

 趙構即位時二十歲,秉性好武,又受過皇族教育,雖然南逃時被金兵嚇得不輕,但又怎會輕易受這些士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