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圍剿

 轉眼秋色已深,草木漸凋,趙檉也結束了禁足的日子。

 但他並沒有上朝,畢竟無特殊軍事,他不必參加朝會,而且道君皇帝給的三個月假期,眼下連一半時間都未過去。

 府內這日很熱鬧,尤其東廚那邊,喧喧譁譁,因為中秋節就要到了。

 中秋自古有之,即於八月十五慶祝,但正式確立下這個節日的,卻是本朝太祖。

 對宋人來說,中秋節是一個大日子,年裡也就僅差除歲了,就是端午都不能夠與之相比。

 中秋節之前,東京城內各處地方便會開始佈置,諸家正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頭畫竿,市人爭相過來飲酒。

 而且朝上也會放假,不是普通的休沐,而是正規假期。

 這個時候宮中會設宴。

 富貴人家會在府宅內搭建高臺,或於停歇高處,暢飲邀月,聽戲取樂。

 一般百姓之家也會登上院內小月臺,安排家會,團聚子女,殷實些的還會去酒樓搶佔位置,奢侈一把。

 中秋的節目,除了月下吟詩誦詞外,其它的浪漫事物也有許多,如賞、遊園、放河燈、畫舫觀燈等等。

 這天夜裡,東京城內的買賣,會直做到五更天,遊人賞月,婆娑於市,一整晚都不停歇。

 而王府內的東廚,此刻就在忙著準備中秋的點心。

 點心是烤制的月團小餅,又叫中秋餅,大抵就是月餅的前身。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乃是中秋的節令食品。

 趙檉為此,特意叫人去怡和坊挖來了兩名廚娘,怡和坊是城內做月團小餅最有名的地方,但口味都是固定,沒有他所喜歡。

 兩名廚娘了重金,算府內東廚的人,平日裡只做糕餅,節慶日則做時令的點心。

 這時東廚那邊的烤餅香氣已經飄蕩出來,小娘也在那邊忙著,趙檉覺得該給她找些事兒做,既然之前就喜歡這些,那就把做點心的事情交與她管。

 至於趙檉自家喜歡吃什麼口味,都統統寫明瞭讓錦兒取單子過去,然後小娘研究了做法,再帶著那兩名廚娘佈置。

 中午時,

 趙檉不喜吃那種鬆軟的月餅,而是喜歡外皮稍稍有些焦脆些的,至於餡料,甚麼最貨真價實的果仁之類就算了,大抵還是酥水果。

 下午後,隨著出爐小餅漸多,逐次賞了下去,這烤制要直到中秋的前一天才封爐。

 趙檉吃完小餅坐在書房喝茶,羅金水過來府中,獻上一張圖紙,正是這些天他摸索的明教之人住處。

 此刻方臘未反,明教這個組織朝廷不大瞭解,也不知道已在民間流傳極廣,因此沒有明令禁止,或是視為洪水猛獸。

 所以,明教做事也不是那般隱秘周祥,且要宣教就得來往聯絡,想神不知鬼不覺概無可能。

 東京這地方不同別處,畢竟天子腳下,百姓生活還算過得去,有宋以來,佛道兩教昌盛,這些年道君皇帝又折騰了一番神宵教,百姓們對此見怪不怪。

 故此明教的宣教不算順利,而一但明目張膽起來,那被人注意到的可能就越大。

 圖紙上除了兩個接引使的住址外,還有一個特殊地方被羅金水標註出來,應該是更高一級的使者住處,因為門上的記號等級遠遠高過接引使。

 但羅金水卻沒見過裡面的人,不知道究竟是明教哪一級的身份,畢竟他比不了朱小乙帶的一群汙衣,可以日夜監視。

 羅金水道:“王爺,最近幾日那兩名接引使越發囂張,居然敢在市井之中就直接宣教。”

 趙檉點了點頭,這應該是有些著急了,但即便這樣估計朝廷那邊也不會表示什麼,因為京城施教佈道的太多了,佛道兩教的分支流派,五八門,數不勝數。

 而明教初時是打著佛教幌子的,裡面又雜七雜八地摻和了波斯本土說謂,然後到回鶻又夾雜了西域些東西,如今進入中原,便是連著道家的某些說法都夾帶進去。

 所以這東西單從外表看,真看不出什麼,乃至於才膽大到直接在市井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