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

 道君皇帝未穿道袍,而是盛裝。

 趙檉回京之後聽說一件事,林靈素被斥歸故里了。

 大抵是征剿王慶之時,京畿遭遇罕見大水,道君皇帝令林靈素退水,結果他上城祈禱了三天三夜,大水卻絲毫未動,下城後便遭到正在抗水勞役的民夫圍打。

 這時一向被奉為活神仙的林靈素卻連普通人都不如,以前展示的種種法術使不出半點,被那些恨他入骨的徭役民夫追得落荒而逃,京城無人不知。

 接著他又幹了件蠢事,與道君皇帝說這水是太子得罪上天而起,須太子上城四方叩拜,才能退去。

 林靈素乃是支持趙楷的人,此話是何居心可想而知。

 道君皇帝之前見他被追打卻全無法術,心中已對他起了疑心,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便讓趙桓上城,誰知道趙桓只拜了一天,水竟然真的退了。

 林靈素本來打算一箭雙鵰,趙桓倘若退不去水,那就是上天認為他有罪,不適合再當太子,正好可以給趙楷機會,反過來水若是退了,則證明他林靈素神通廣大,算到了趙桓真能退水。

 可誰知事與願違,大水退去後太子一黨的梁師成,與同樣支持趙楷的蔡京竟然聯合起來彈劾他,說是他得罪了上天,所以才出現暴水攻城,所以他如何祈禱也沒退水。

 他這下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百口莫辯,道君皇帝又見他使不出法術,大怒之下就給他趕走了。

 趙檉心中明白,這是蔡京一黨排除異己的手段,雖然蔡京和林靈素都支持趙楷,但兩人其實是有仇的,蔡京正好借這個機會發難,將林靈素趕出了朝堂。

 而道君皇帝在林靈素走後便有些警醒,自此少穿道袍。

 趙檉看向太子趙桓,見他胖了不少,原本有些黑的皮膚也白淨許多,只是臉色不大自然。

 走過來時,趙桓神情複雜地瞅了一眼趙檉,顯然知道了遷封秦王的事情。

 參禮完畢後,眾臣坐下,宦官宣諭,大抵是歌功頌德一類,功與德自然是道君皇帝的,至於趙檉只是在最後稍稍提了一句。

 接著道君皇帝又說了幾句話,然後起樂,大宴正式開始。

 先是將酒上齊,沒有外面樣繁多,但都是御酒,味醇色美,至於菜品卻是一道道上,主菜最後,乃是一道羔羊鮮,小羔羊層層套疊,最裡面是條黃河大鯉魚,用百來年老湯,小火煨制而成,鮮美無比。

 坐在前方的一些朝堂重臣對這些倒沒感覺,但遠處的府司屬官,卻平時難得吃到一次,畢竟這種菜在外面只有正店能做,而且哪怕在正店裡也是壓桌的大菜,一般請客會友,不會點這種又昂貴又費時間的東西。

 趙檉三人誰也不說話,彼此不看,只是低頭吃喝。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一闕清平樂歌舞唱畢,內侍下場命令所有樂工女伎退出殿外。

 眾官見狀開始用絲帕擦拭嘴上油膩,然後抬起頭,望向前面,按照以往這種大宴的例子,他們知道這是官家要宣佈事情了。

 宴會上官家宣佈的事情,大抵不涉及軍國大事,都是以私事為主,比如當年的籌建延福宮,修艮嶽,設立石綱,這些都是道君皇帝的私事,但需要國庫和群臣支持,所以還是要宣告出來。

 至於為何要在宴會上宣告,是因為這種事情往往會引起群議反對,畢竟要錢,但凡錢的事都會被反對,哪怕錢辦正事亦是如此,何況私事。

 不過宴會之上眾臣喝了官家的酒,吃了官家的菜,就不好再反對,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群臣這時向上看去,心中猜測官家又要出什麼么蛾子,軍國大事應該不會,多半還是要錢的私事,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算了,反正聽說這次齊王從淮西帶回不少銀子,官家要是鐵了心想,就算他們不同意官家也能想出別的辦法。

 道君皇帝放下酒杯看向群臣,接著目光轉到左下方三名皇子身上。

 一個是嫡長子,封為太子,但半點都不像他,沒甚麼本領,只平日謹慎,倒是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