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古來名劍

 趙檉的短劍是莫邪,春秋名劍莫邪。

 世之名劍,大抵以春秋戰國時為最好。

 春秋戰國之名劍,又大抵以出自歐冶子、干將、風胡子之手為頂尖。

 純鈞、干將、莫邪、湛盧、巨闕、勝邪、魚藏、太阿、工布、七星龍淵。

 其中巨闕與承影、純鈞、魚藏、太阿、湛瀘、龍淵、工布,合稱為“八荒名劍”。

 又與湛盧、純鈞、勝邪、魚藏並稱“越五劍”。

 魚藏又名魚腸,乃是極短劍,或稱之為匕。

 湛盧劍、巨闕劍、純鈞劍,勝邪劍、魚藏劍、這五劍出於歐冶子,在歐冶子單獨鍛造的劍裡,湛盧

 而太阿、工布、七星龍淵,則是歐冶子與干將合鑄,其鑄造時以干將為主。

 七星龍淵就是龍泉劍。

 相傳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此劍名“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龍淵劍改“淵”為“泉”,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傳》,西晉中書令張華精通天文,夜觀天象看到在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之間,出現了一道紫氣。

 他推測這道紫氣是世間珍寶輝映所致,便找來豫章人雷煥共同研究。

 雷煥細觀天象,同意張華的看法,並指出這是劍氣所致,寶劍的所在位置應在豫章郡的豐城一帶。

 張華任命雷煥為豐城縣令,秘密尋訪寶劍,雷煥到任以後,經過一番勘察,判定寶劍埋在縣監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多後,掘地人發現了一隻玉匣,玉匣外籠罩著一片紫光。

 雷煥讓掘地人將玉匣取上來打開一看,匣中是兩把劍,就是龍淵和太阿。

 王勃的滕王閣序裡,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歐冶子與干將的關係,共有三種說法,師徒,師兄弟,翁婿,翁婿一說,言道莫邪乃歐冶子之女,嫁與干將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