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水 作品

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

 趙檉與白時中商討了一番接待事宜,大抵是那些繁文縟節,最後趙檉實在頭疼,便與白時中約定除了首次坐鎮之外,其他涉及禮儀的商談再不出面,但私下的接待可由他出頭。

 隨後趙檉坐馬車離宮回府,在車上暗自琢磨大理使團之事,來的大理皇子確是段易長,但這段易長卻非正宮所出。

 段和譽正宮皇后高氏,出身大理權臣高家,膝下並無子女。

 而段易長則是德妃王氏所生,王氏還生有一女,不過這個王氏並非出身大理官宦門

 大理國自上明帝段壽輝時起,大權便已旁落高家,直至如今哪怕段和譽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亦難完全挽回,不過此次得到大宋的冊封,倒是能在朝上扳回些劣勢……

 轉眼已是二月末,這一日禮部送來消息,說大理使團已進入京畿,估計明日一早就會入城。

 趙檉對大理的事情不太感興趣,不過總是要在首日見上一見,走個流水的過程。

 趙檉觀文武百官似乎都對這事兒不太上心,只有道君皇帝自家得意。

 其實這也難怪,大理國弱,又隔山跨水,大宋建國後陽山江一線從沒發生過戰事,這就給了大宋潛意識裡對方怕我天朝上邦的想法,而且大理此刻的外部收入幾乎全依靠大宋,大宋可以說還拿捏著大理的小半經濟命脈。

 大理盛產天麻、三七、當歸、石斛等藥材,這些都要賣來中原,還有大理養馬,雖然大理馬做戰馬有些太勉強,但拉車載貨倒是十分耐力,這也都是要大批賣過來的。

 大理離不開大宋,所以在百官眼裡,這個請封納貢其實可有可無。

 而後來果然好景不長,道君皇帝賜封大理國之後研討出的一系列通商事項,都被群臣抵制,如在陽山江南岸設商城,開榷場自由通商,就被說成邊隙寢開,虜情攜貳,非中國之福。

 而從中牽線搭橋,左右斡旋的廣州觀察使黃磷也被彈劾貪貢枉上,輕啟邊釁,最後這個黃磷被治罪,大宋和大理的關係就降回了原點。

 大理的使團足足幾百人之多,浩浩蕩蕩進城,大理皇子段易長任團長,大理朝臣李紫琮、李伯祥任副團長,道君皇帝在紫宸殿接見了他們。

 大殿之上,群臣站立,夠級別的京官幾乎全部到來,便是僅次於大朝會一般熱鬧,各種繁複儀式之後,大理使團獻上貢禮名單,其中有大批的良馬、麝香、牛黃、細氈、碧玉、甲衣、弓箭等等,更有大理的樂人女子。

 道君皇帝對這些大理樂人女子猶感興趣,當即便召喚上殿,試奏後大喜,立刻納入了後宮,以供觀宴,賞賜不貲。

 興致高昂的道君皇帝隨即下令冊封段和譽為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命翰林擬旨錄黃錄白,然後書寫詔書。

 隨後又是一些兩國交往事宜,但這些事在朝上也只能說個大概,具體敲定還得和禮部細談。

 朝會臨近午時方散,下午又在禮部會鴻殿開始首次會談,趙檉和白時中主持。

 趙檉自然是坐在主位,但除了開始時的客套言語,會談期間他幾乎一言不發,只是在暗中觀察段易長。

 這段易長的年歲並不大,也就十五六的模樣,生得倒是唇紅齒白,面如傅粉,俊美異常,言談舉止,禮儀不少,一副處處得當的模樣。

 只是……趙檉發現這段易長怎麼時不時地在偷瞅自己?

 換作別人可能無法發覺,因為這段易長的眼神十分隱蔽,便是那種有武藝在身,動作敏捷飛快,普通人極難發現的那種。

 那隱蔽一瞥的目光中,趙檉察覺到了些許驕傲,甚至還有些隱隱的敵意。

 這……趙檉納悶,自家之前絕對沒見過這段易長,別說段易長,就是大理國的人他也肯定從沒見過,那他這目光是甚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