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

 鬼樊樓。

 樊樓乃是東京城最有名的耍子場所,又名白礬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東京城裡素來又有正店七十二,腳店三千家的說法,這樊樓便號稱正店

 東京地面上的樊樓是正店,而地面下的鬼樊樓卻最是藏汙納垢,繁華東京許多見不得人的腌臢醜陋便盡藏於此。

 原因大抵是東京水系發達,地下溝渠極深廣,惡徒亡命多匿其中,偷搶劫掠,甚者盜匿婦人孩童,積年日久,民間謂之鬼樊樓。

 這一朝建國之初,曾多次派兵圍剿,卻因人可殺盡,溝渠卻常在,所以始終無法徹底滅絕此禍患。

 而這些溝渠又不能堵上,開封府位於黃河下方,黃河氾濫幾近常態,一到夏季,附近大小河流就開始上漲,向城裡倒灌,倘沒有這等地下渠道洩洪排水,東京城早就被淹沒了。

 後來隨著東京日漸繁華,剿滅的動靜也越來越小,大抵不派兵,只是府衙敷衍了事。

 而京城之地有多廣闊,這地下的鬼樊樓就有多大,內裡四通八達,如同一座地下之城。

 那些窮兇極惡之徒,以鬼樊樓為根基,專營不法事,趁著年節,在大街小巷拐帶孩童,俗稱“拍子”,丟失的家人自然著急尋找,但只要他們攜孩童潛入地下渠道,這孩童就算沒了,哪怕家中去官府報案,衙役也找不清這些惡徒的真實巢穴。

 孩童從此在鬼樊樓裡成長,接受“前輩們”的教導,性格都被扭曲,男孩小時候成為乞丐或小偷,長大後就是鬼樊樓的新一批干將,女孩命運則更悲慘,聽話的賣到上面的青樓,不聽話的就留在地下,同樣做得是皮肉買賣。

 這一朝對拐賣人口判得極重,有《宋刑統》定規:略賣人為奴婢者,絞;為部曲者,流三千里;為妻妾、子孫者,徒三年;因而殺傷者,同強盜法;和誘者,各減一等。

 這略賣便是指用暴力手段綁架,和誘是指欺騙、引誘,手段相對溫和,所以判刑時各減一等。但如果是對十歲以下的孩童,那就不分略賣、和誘,只要孩童成為奴婢了,通通都是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