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踏雪泥 作品

第24章 村中秋收 二合一

 氣溫漸低,暗藏秋老虎的初秋已經消失。


 喬茗茗對秋天的漸漸逝去,生出些“好壞參半”的情緒來。


 農村之中蚊子多,大蚊小蚊一樣毒。隨著天氣漸冷,蚊子終於消失不少。


 這可是讓她再欣喜不過的事,要知道她這會兒懷著孕清涼油不能用,面對那些蚊子毫無他法。


 艾草倒是能燒,可日日燒天天燒喬茗茗也怕不好呀。


 再者,她也不是沒試過。這幾個月裡,她通常隔三天便讓寧渝每天把屋子角落用艾草燻一遍,又院裡籬笆邊上種了好幾棵薄荷,可用處依舊不大。


 轉念一想,不大也是當然的。


 家裡有驢,門口有河,就是花露水也沒啥用,還是得搞些縫隙細密的鐵紗來,做幾扇鐵紗窗。


 哦,還得搞扇鐵紗門,要不然也攔不住蚊子。


 可秋天離去她又有點兒難過,因為黃鱔沒得吃了。秋天的黃鱔才肥,冬天可不夠肥。


 昨兒寧渝趁著夜色從泥潭裡釣起來的那幾只,估計就是今年的最後一頓黃鱔。喬茗茗自認“勤儉持家”,她得把黃鱔存在空間裡,留著過年吃。


 清晨。


 屋外的風竟然有些刺骨之冷,喬茗茗穿著單薄的睡衣,吹得感覺涼颼颼的。


 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冬至,天便亮得越來越晚。


 就像今兒,外頭還陰沉沉的。當然啦,今天她起的也著實是早。


 為啥呢


 因為秋收今日到來。


 寧渝起得比她更早些,這會兒正在門口小河邊洗衣服。


 村裡人洗衣服大多是去村口的大洗衣池中洗,洗衣池是用磚頭水泥建起來的,有一支小溪流從洗衣池中穿過,人們就站在洗衣池的兩邊洗。


 為了進一步方便村民,還建了個高大的亭子給罩住,使得太陽曬不進雨也下不進。


 若說村中香樟樹底下是第一熱鬧之地,每天早晨的洗衣池就是第二熱鬧之地。


 每日早晨從六點到七點半,這段時間是洗衣池的人流高峰期,大娘嬸子們的聲音能傳得老遠,站在百米開外都能聽得到。


 喬茗茗因為不大習慣在外人面前洗貼身衣物,所以從不去那裡洗。


 寧渝則是個能離熱鬧地方有多遠就有多遠的社恐,他更不會去了。


 於是呢,寧渝不知道從哪裡找了塊還算平整大塊的石頭來,搬到門口河邊,他們家便在河邊洗了兩三個月的衣裳。


 喬茗茗見他在洗衣服,便攬起做飯的活。


 寧渝已經把飯給蒸下去了,沒有電飯煲的年代,蒸飯前必須要先把米放到鍋裡煮,將米煮個大半熟,再把它撈起來放到一個木頭做的小桶裡蒸。


 但他們家只有一個鍋,為了方便蒸飯時做菜,喬茗茗便想了個法子。


 她大半個月前的一次縣城趕集中,在供銷社裡買了個圓柱形的小鐵鍋。


 要蒸飯時在鐵鍋中加點水,安個算子,再放塊細密的棉布,待到米過水煮好後撈到棉布裡,最後把鐵鍋放到火爐的炭火上去燜。


 這樣蒸出來的米飯和用木桶撈的一模一樣,同樣暄軟無比香味兒十足!


 此刻廚房灶爐裡有微微的火,火爐上也在冒著飯香,喬茗茗只需把火加大,炒幾道菜便可。


 從今日開始,到下個月中旬都是秋收農忙之時,忙得沒時間做飯是很有可能的。


 喬茗茗想了想,乾脆一口氣把所有菜炒好算了。


 寧渝又曬了點兒蘿蔔乾,那就做個蘿蔔乾炒雞蛋吧,放點辣椒進去,炒完後上邊的幹香下邊的油潤,他們家都愛吃。


 秋收到,沒肉也不行。


 農村人生活節省,特別是在吃穿方面。但農忙時節,做飯的主婦們可不敢摳搜,否則自家人很可能在繁重的勞動中暈在田地裡。


 不過最近幾年任務多,為了節省時間,秋收時隊裡都會把食堂重新開放,恢復大鍋飯。


 喬茗茗其實不大想去,前兩天就問了隔壁楊大夫,聽說他們前兩年一直都未去後,就準備也不去了。


 想完,她忍著心痛,拿出一條排骨來,“哐哐哐”剁成塊,焯水後拿去紅燒。


 喬茗茗要是正經起來做菜,味道是真好,特別是紅燒類的濃油赤醬重口菜。


 家裡火爐多,紅燒排骨時她直接把排骨倒入砂鍋中,放在火爐上蓋上蓋子燜,自己則繼續炒下一道菜。


 總共四道大份量的菜,喬茗茗只用了半個小時完成。


 “吃飯啦”


 她把菜端上飯桌,衝著門外喊。


 寧渝正巧拎著桶回來,邊走邊說“我晾個衣服。”


 行吧,喬茗茗將兒子喊醒,這孩子如今自己會穿衣服和洗漱了,不需要她幫忙。


 早飯很豐盛,喬茗苕和寧渝都難得吃了九分飽。吃完後一家人去曬穀場集合,等待隊長分配任務。


 寧渝自然是要去收割稻穀的,喬茗茗雖受額外照顧,但豬圈的活幹完,得幫忙去食堂裡洗菜和整衛生。


 ”今年是秋收最難的一年,但也是糧食莊稼最多的一年!大夥加把勁,從第一天開始就得使出十分的力,咱們忙活大半年了,就差這最後一步,可不能拖著拖著讓雨打了讓霜凍了!”


 周隊長站在高大的石頭上,聲如洪鐘對著村民們大喊。


 催完項目,就得畫餅。


 於是他接著說“就堅持這麼二十來天,等到大豆入庫大米滿倉,咱們把任務糧交了後就給大夥分糧分錢好不好”


 底下頓時騷動“好,好,好”


 聲音一層蓋過一層,可見人們對於分錢分糧有多麼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