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酸也不甜 作品

第246章 地龍翻身,誰來背鍋?

接下來的時日裡,蕭天啟藉著御駕親征之事威望越來越高,逐漸擺脫了顧氏的影響。

他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個絕佳的時機,於是毫不猶豫地抓住機會,緊接著迅速採取行動,展開了一連串大規模的人事變動和部署調整。

首先,將兵部尚書文信侯顧延嗣調任至長安擔任總督一職,責令其肩負起與鎮西將軍廣平侯顧延霖共同守衛原來西羌地區的重任。

此外,右將軍平陽侯顧延宗、前將軍宣平侯顧延雲、後將軍舞陽侯顧延震、徵東將軍信武侯顧延寶以及鎮東將軍清河侯顧延雷等諸位將領也紛紛受命出征海外,前往協助各藩王開拓新的殖民地。

與此同時,徵南將軍陽陵侯顧延雩以及鎮南將軍穎陽侯顧延昌則奉命南下,投身於征討大梁南部各個城邦的戰爭之中。

稍加觀察便可洞悉,這一切舉動背後隱藏著蕭天啟想要剷除顧家勢力帶來的威脅的意圖。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顧延宗等人接到皇帝下達的聖旨之後,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牴觸情緒或是留戀不捨之情。

相反,他們都心甘情願地接受了任命,並以驚人的速度毅然決然地啟程趕赴各自的目的地。

這種果斷決絕的態度、雷厲風行的作風,不僅展現出顧家眾人強大的執行力,更令原本嚴陣以待的中朝君臣們驚愕不已,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不過顧家如此上道,蕭天啟自然是高興的,裝模作樣地褒獎一番後便不了了之。

該走的人已經走了,留下來的還要鬥智鬥勇。

時間一晃來到了紹興五年九月。

九月十八,日蝕從西南角起,雲陰不見,定相二州表聞。

十月己未晦,日十五分蝕九。佔曰“大旱,民流千里”。

紹興六年春,京師民飢, 死者數萬口。

十一月,月在參,暈觜,參兩肩、東井、北可、五車三星。佔曰“水”。

年底,倉、定、慶、許數州發大水,民有賣男女者。

十二月,月在鬥,蝕盡,佔曰“飢’。

紹興六年春,南方盧、興、圖、桂、港……片二十一州,水旱傷莊稼,梁帝遣使者循行,問所疾苦,開倉賑恤。

紹興六年五月,雙方的苦等的機會終於來了。

先是沿海炎州、崖州奏報“炎州、崖州地動,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接著雲州奏報“雲州地龍翻身,先期黃沙四塞,昏曉不能辨,凡三晝夜……震之時聲自北來,狀若數十巨雷……最烈則嵩明之楊林驛,市廛旅館,盡反而覆諸土中,瞬成平地……”

接著大梁西北鄞州、銀州奏報“地龍翻身,2酉時地動,從西北至東南,平羅及郡城尤甚,東南村堡漸減。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地多坼裂,寬數尺或盈丈……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餘人。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

北方皮州奏報“皮州蒼由縣地龍翻身,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寬者四五尺,田苗陷於內,狹者尺許,測之以長竿,竟莫知淺深,相延幾二百里,至尋甸之柳樹河止……城牆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

東方莒州、郯州奏報“戌時地龍翻身,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

……

洪州奏報“地龍翻身,壞官民廬舍十萬計、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

短短半年時間裡,全國各地頻繁傳來地龍翻身的消息,這讓大梁的君臣們再也無法保持淡定。

按照以往的慣例,欽天監被緊急召見前來解釋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欽天監的官員們擺弄著龜殼、銅錢等占卜工具,經過一番折騰後,他們語氣堅定地宣稱:這是上天發出的警示信號,暗示大梁朝廷出現了昏庸無道的君主或是奸佞權臣。

那麼究竟是哪位昏君在位呢?又或者是哪個奸臣當朝掌權呢?

答案其實顯而易見啊!

看看那卦象所顯示的“主弱,小人持政”不就明白了嗎!

而這個所謂的“小人”究竟又是何人呢?

這簡直就是不言自明啊!

就這樣,林雨柔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捲入了這場政治風暴。

御史中丞柴君禮站出來道:“陛下,自古以來豈有女子封公拜相,陛下不顧禮法,任用女子為相,天下多番示警,其猶不悔,惟以婦言是用,此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如今上蒼以地龍翻身為警,萬陛下?迷途知返,切勿執迷不悟啊!”

……

侍御史蔡炳炎出列:“聖人云: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所以英宗朝有安道海、鄧久安禍亂朝堂,如今天象示警,還望陛下切勿被奸佞矇蔽,早日驅逐那牝雞司晨之人,還大梁一個朗朗乾坤吶。”

御史大夫雷法審出列:“臣聞自林雨柔任宰輔以降,天災頻發,雷電交加,風雨肆虐,如今更是四方地動,致使百姓流離失所,田園荒蕪,實乃國家大不幸。臣等深究其原因,忽聞一事,令人駭然。”

“傳聞有女子居廟堂之高,位列宰相之尊,此舉顛覆乾坤,悖逆陰陽,引發天怒人怨,以致天災連連。”

“臣等知,自古以來,朝廷重臣皆為男子所任,此乃天理倫常,國家根本。女子主政,實乃逆天而行,有違先賢之道,冒犯神明之威。還望陛下深戒之。”

戶部左侍郎魚允亮出列:“陛下,宰相一職,職責重大,需有睿智深邃,氣吞山河之才,方能駕馭國家大政。顧林氏雖有才華,但終究體柔力微,難以勝任此職。如今天象示警,懇請聖上明察,將顧林氏撤去宰相之職,以平息天怒,安撫民心。臣等願同心協力,輔佐聖上,共圖國家昌盛,百姓安康。”

工部右侍郎穆佔元道:“陛下,您一意孤行,使得顧林氏官拜宰相之高位,引起了天地異象,人民怨聲載道,微臣不得不為社稷之安危,冒死進言。”

“自顧林氏執宰相印以來,風不調,雨不順,天地為之變色,此等異象,實乃上天示警。女子本應以柔順為德,相夫教子,而今卻涉足朝政,擾亂綱常,有違陰陽之道,此必引起神靈震怒,以致天降災禍。”

“且觀朝野上下,此女子執政以來,政策乖張,朝綱混亂,百官不安,百姓困苦。國家之本在於民,民不聊生,則國家難以安穩。如今民怨沸騰,各地天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皆因女子為宰相所致。”

“陛下聖明,當知顧林氏非宰相之才,其執政已致國運衰微,天災連連。微臣懇請陛下明察秋毫,罷黜顧林氏宰相之職,另選賢能之士以任宰相之重任,方可扭轉乾坤,化解天災,保國家之長治久安。”

“臣知進此言有犯龍顏之嫌,但臣心懷社稷,不得不冒死上奏。陛下若能採納微臣之言,實為天下之幸,萬民之福。伏乞陛下聖裁,不勝感激之至。”

……

一個接一個大臣跳出來指責正是牝雞司晨的林雨柔引發了天地示警,這才有了四方接連不斷的地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