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酸也不甜 作品

第230章 陷入癲狂的安道海

大梁至道三年,平西王蕭天啟依據“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營,王朝天子而還。”的祖訓,召集將土,打著“清君側”、“誅奸臣”、“靖國難”的旗號,誓師起兵。

夔州、金州、涼州諸州太守盡皆站出來表示支持平西王,更有以蔡持正為首的仕林領袖出來力挺,就這樣聲明不顯的平西王的勢頭一下子蓋過了鬧出偌大動靜的南陽王等人,這讓他們一時間義憤填膺 。

景縣。

“該死的貪生怕死的鼠輩竟敢蓋過我等,簡直豈有此理!”

南陽王蕭國璋收到消息後不滿地捶著案几,他蕭國璋又是自費錢財兵馬出錢出力地北上勤王,反而吃力不討好,他蕭天啟不過鄴城一逃兵罷了,現在跟在自己屁股後面鸚鵡學舌,竟然得到這麼多人支持,憑什麼?

就因為他輩分高?就因為他年紀大?亦或是因為他背後站著顧家?蕭國璋心中充滿了怨氣與不甘。

“安道海逆天無道,蕩覆王室,本帥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傳達本帥軍令!全體士兵立即埋鍋造飯,飽餐一頓之後立刻攻打昌平關,三日之內,本帥定要看到叛賊安道海的首級!”

蕭國璋怒髮衝冠地喊道。

“諾!”

各路將領齊聲應和,士氣高昂,都迫不及待想要上陣殺敵。

各路人馬中,蒼梧王蕭昭義暗自思忖,勤王之戰中,表現搶眼者必然能在接下來的皇位爭奪戰中搶佔先機,竇鯤和毛文靈擔任先鋒官,恐怕會搶到頭功。

於是,他暗中派遣自己手下的大將沙摩海帶五千精兵,從小路疾馳,直抵昌平關外挑戰。

此時,安道海旗下的大將羅嵩率領五百精騎,如猛虎下山般從城中飛馳而出,大聲吼道:“敵將休逃!”

“就憑你們這五百人也敢來送命,受死吧!”

沙摩海揮舞長槍衝向羅嵩,但僅僅三個回合過後,羅嵩便手起刀落,一刀劈飛沙摩海手中長槍。

沙摩海便慘叫一聲,落馬身亡。

蒼梧王剩下的部隊眼見主帥戰死,頓時驚慌失措,四散奔逃。

羅嵩乘勝追擊,一路斬殺無數敵軍將領,並俘虜了大量校尉,然後心滿意足地返回京城。

蒼梧王見折了心腹愛將沙漠海又氣又怒,親自揮軍直殺至昌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蒼梧王只得狼狽而歸。

他這前後一折騰,不但損兵折將,折損了一半人馬,還將自己的後路給斷了。

當夜,蒼梧王蕭昭義為部下所殺,他的人馬便為桂東王蕭昭偉吞併。

這下好了,安道海還沒除,諸侯王便自己打起來了,這可惹惱了大元帥南陽王。

他急調人馬攻打桂東王蕭昭偉,將其擒殺,以其首級祭奠表弟蒼梧王蕭昭義。

眾人隨他祭拜完畢,皆散去。

竇鯤回到寨中,按劍露坐,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長嘆一聲:“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原以為諸侯王皆仗義而來,隨之這些諸侯王不思戮力同心,反倒各懷異心,指望他們,真的能興復大梁嗎?”

“平西王蕭天啟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能得人死力,如今更是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且天下藩王屬他最為兵強馬壯,不如投奔平西王?”

竇鯤思及此處,連夜拔營西向,去投奔平西王蕭天啟去了。

諸路人馬之中不乏心思靈透之人,他們眼見形勢不妙,便紛紛收拾行裝打道回府。

就這樣,原本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的四十萬大軍轉瞬間土崩瓦解。

各路軍隊或四散逃竄,或匆忙撤離,場面混亂不堪,一片狼藉。

南陽王眼看著四十萬大軍僅剩不足八萬殘兵敗將,心中惶恐萬分,哪還有膽量繼續逗留等死?

於是他當機立斷,趁著夜色狼狽出逃。

這場虎頭蛇尾的征討行動實在荒唐可笑至極。

消息傳開後,“雄姿英發”的南陽王淪為世人笑柄,安道海得知此消息後更是笑得前俯後仰。

為了洩憤並報復大梁宗室,安道海索性撕掉所有偽裝,肆無忌憚地留宿於龍榻之上,玷汙公主和后妃,淫穢宮廷。梁帝蕭世誠以及廢帝蕭國璋的後宮美女們無一倖免,盡數遭其蹂躪摧殘。

此外他還自稱攝政王,總攬朝政。

此番行徑激起了天下各地心繫梁朝的官員們的憤怒情緒,他們義憤填膺地站出來痛斥安道海,並懇請大梁宗室齊心協力,共同剷除這個囂張跋扈、無法無天的亂臣賊子。

而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平西王蕭天啟了。

平西王二兩退西羌、終結羌患、平定,又於周梁大決戰中全身而退力保北地郡不失,維護了大梁最後的體面,

一路向大梁京城進發的平西王收到了不少京城內大小官員、世家大族、勳貴、宗室、外戚的投效書與求援信,軍中更有不少將士怕他身子骨虛想給他加一件黃色衣服,

蕭天啟哪裡還不明白天時地利人和皆至,他一飛沖天的時候到了。

蕭天啟一路東向,遇到受災的州縣還好言相勸表示自己已託冠軍侯顧家運送糧食來賑濟,沿途州縣百姓莫不跪地叩拜,口呼賢王。

沿途州縣官員莫不出城十里相迎蕭天啟。蕭天啟褒獎他們一二,以國事為重為由婉拒了他們的招待便繼續疾行。

諸臣工聯手做局,耳目塞聽的安道海終日被矇在鼓裡,不知平西王已揮軍東向,不日將抵達京城。

這日他派人上街強搶民女,這才從百姓咒罵聲中得知平西王蕭天啟率領十萬大軍朝京都而來,遠途州縣將領莫不將兵而從,等他蕭天啟到達京畿地區,大軍已滾雪球般漲至三十萬!

“該死的,一定有朝中大臣通敵!”

安道海混跡朝堂這麼久,又豈是好相與之人,他下令徹查朝中文武大臣,不久便揪出了罪魁禍首—右丞相丁彥博、戶部尚書劉延之。

“立即帶人擒拿右丞相丁彥博、戶部尚書劉延之、兵部尚書柳大夏、工部左侍郎邱遠才、兵部侍郎駱元肖……”

安道海氣急敗壞地下達了擒殺令。

是夜,京城之中三品以上大臣破家滅門者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