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因話本包拯爆火

大量的豕肉正在往東京城運輸。

京郊的商賈都看到了商機,奈何京郊的養殖成本太高了。

曹家通過漕運倒是賺得盆滿缽滿,又是海鮮,又是水果,當然多以冰鎮為主。

白燁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裡,維持這個羞恥的姿勢已經不知道多少天了。

每天都有人喂他清水和少許稀粥,這是為了不讓他餓死渴死嗎?

這麼多天沒有洗漱,身上都已經變餿了。

交通工具似乎又在動了,他就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度過了這麼多天,吃喝拉撒睡幾乎都在這裡解決的。

有他這麼憋屈的穿越者嗎?

就問有嗎?

這幫皇城司的人太可惡,居然料定他惜命一樣,居然連棍子都不給他咬著,這麼瞧不起自己嗎?

此刻的眉州郊外,洞府的里程之才比他好不到哪裡去。

程府的贖金已經交付了,但是山賊一次次的加碼,搞得程府裡天天哭哭啼啼的。

眉州知縣也組織了人手上山營救,但是一個照面就丟盔棄甲。

成都府那邊只說要等到冰凍期過後,才能上路。

蘇渙找過蘇洵瞭解過程家的情況,兄弟倆那一夜喝多了,抱在一起睡的。

自從蘇洵在官家面前出彩,許了官職後,她就再也沒有提及要把蘇八娘嫁給外甥的話。

蘇八娘雖然心心念念著趙宗實,到底還是個二六年華的孩子,帶著兩個弟弟逛遍了整個東京城。

去過很多趙宗實曾經流連忘返的地方,比如金明池,馬球會。

耶律重元在遼國使館裡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連夜離開的東京城。

帶著十幾二十具簡單處理的遼國使團屍體上路回京。

蕭阿刺依舊沒有下落。

那隻斷掌被低溫處理過,斷口處已經變形。

唯獨那枚戒指依舊戴在斷掌手指之上。

就連常年戴戒指留下的痕跡都保留著,作假手段屬於上乘,就算耶律洪基會看手相也沒用。

比起被西夏人劫掠的三成歲幣來,被遼人劫掠回去的財物和人口更多。

此次看起來最大的贏家是遼國,殊不知,大宋這邊又獲得了口碑,又賺得盆滿缽滿。

起碼慶曆和議的歲幣不需要支付了。

因為協議是跟李元昊簽署的,元昊都死了,他那一脈的嫡系也都死光了。

得到消息的包家一行,告辭包播一家,繼續坐船前往成都府。

“爹爹,喝點暈船藥吧!”

“老夫不想喝,嘔~!”

包拯已經沒有人形了,這一路過來走水路太折磨人了。

崔鶯鶯倒是一點事情都沒有,在船上的日子倒是讓她學會了垂釣。

每天變著花樣搗鼓各種沒有見過的魚湯、魚羹。

“這個魚不能再吃了!你聞聞,身上都是魚腥味!”

“就地取材啊!有魚吃就不錯了。”

“大哥說過,可以吃火鍋!”

“何為火鍋?好吃嗎?你會做嗎?”

包拯臉色慘白,在董氏和孫氏的攙扶下,慢慢落座。

“爹爹,暈船藥還是喝點吧!你看姨娘和阿孃都好轉了。”

“那就來一點吧!”

這就是嘴犟的後果。

誰能想到大宋第一噴子,居然暈船?

“阿舅,公孫策到底有沒有這個人啊?”

好傢伙,又來了是吧?

包拯現在想死!

那是話本里的杜撰人物,你去問大宋首席閒人去,老夫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了。

什麼少俠展昭,來自大相國寺。

自從他們在大相國寺上船開始,崔鶯鶯就拉著慧明大和尚問這問那的。

直接給大和尚整不會了。

自己在大相國寺裡修行這麼多年,誰是展昭啊?

不過,崔鶯鶯不知道的是,等到他們下回返京的時候,就會目睹大量慕名而來的人在大相國寺門外排隊進場,一睹少俠展昭的風采。

比如:少俠展昭誦經的地方,作畫一次一貫錢;少俠展昭如廁的地方,停留一次兩百文之類的奇葩科目。

一本少年包拯的話本,倒是帶動了京城的旅遊業。

對此慧明大和尚只會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除此之外,就要屬開封府了。

公孫策、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五鼠鬧東京,會隨著少年包拯後續故事慢慢呈現出來。

“這股味道,鐿兒,你要是不會,就放著讓為娘來做吧!”

“大哥教過我很多,阿孃你就等著吃吧!”

“老夫是不指望的,還有多久才能抵達成都府?回京的時候打死老夫都不坐船了!”

“爹爹,不坐船要多花一倍時間啊!好了,大家試試吧?”

“唔,這真是吾兒做的?甚是美味,再給老夫來上一碗。”

“爹爹,這是火鍋底料的湯底,您都喝完了,怎麼涮肉啊?”

“讓你爹爹喝吧!這是唯一不吐的了。”

孫氏用帕子捂著嘴輕笑。

不過之後,包鐿當著所有人的面將那些人片好的羊肉放入翻滾的湯底裡,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得全身冒汗。

“這蘸料裡放了茱萸?甚好!”

“原本我不喜歡吃羊肉的,你為什麼才弄出來?害得我們吃了一路的魚!”

“那我也是在礬樓吃過一兩次,也不知道能不能弄出來,好在大哥讓人準備了不少湯底料。作何?”

“湯底料的配方呢?淮陽崔氏也有酒肆營生的。”

“你想也別想,這是礬樓獨家配方,你要是不怕皇城司找上門去,就弄!”

聽到皇城司,崔鶯鶯頓時打消了念頭。

十五日後,包拯一家乘坐的官船順利抵達成都府碼頭。

碼頭上不少官員正在除冰,以免船隻無法靠岸。

“敢問是御史中丞包拯包大人嗎?”

“正是老夫,你是何人啊?”

“下官成都府知州張方平。”

“你就是張方平?不是聽聞你在臨安,為何在益州?”

“原先確實在臨安府,後來聽聞官家派人前往臨安市舶司督造海船,故而下官來到益州赴任。”

“原來如此,世子可抵達成都府了嗎?”

“敢問哪位世子要來成都府?”

合著你不是自己人啊?

包拯頓時興趣缺缺。

身旁的師爺上前耳語了幾句,張方平這才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