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74章 胡思亂想(第2頁)

 “我哪有時間啊。”李南搖頭道。

 “我看那三個姑娘長的都不錯,還是通判大人的女兒,你說以後咱家阿牛能不能娶個回來?”劉氏說道。

 “你想什麼呢?”

 李南驚訝的看著妻子,說道:“那可是通判大人的女兒,咱家哪裡配的上。”

 “怎麼就配不上了?咱家阿牛以後中了舉,那不也是官老爺麼?”劉氏不樂意道。

 “科舉哪是碩考就能考中的?你還是別惦記了。”李南說道。

 “你什麼意思?”

 劉氏生氣的蹬了李南一腳,說道:“咱家阿牛能和別人一樣麼?他可是被劉學政收做了學生,這說明劉學政看好他。”

 “是是是,你說的對,時間不早了,咱們早點睡吧,明天我還要早起去買肉呢。”李南說道。

 ……

 李安聽著父母那邊聊天的聲音慢慢停歇,有些無語。

 這過了年,自己也就十一歲罷了,咋就聊到自己的婚事上面來了。

 邊上床上的李平已經傳來了均勻的呼吸聲,李安卻有些失眠。

 腦中不自覺的去想母親之前說的話。

 若是能娶如蘭或明蘭其中一個,好像確實不錯。

 科舉和娶妻算是這個時代男子改變命運的唯二兩個渠道,某種意義上來說,科舉只是給了你做官的機會,而妻子的家世,卻關乎你能走多遠。

 這一點,對李安這種出身貧寒的人來說,更為關鍵。

 原著中,盛紘的父親雖說是探花郎,還娶了侯門嫡女,但是盛家老太爺沒當多久官就病逝了,並沒有留下多少人脈。

 而盛老太太和孃家那邊,也斷了往來。

 為了盛紘的前途,盛老太太可是一直壓著盛紘,不讓他娶妻,一直等到他中了進士,才帶他去了王家,求娶了王大娘子。

 盛紘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和王家的幫襯有很大的關係。

 要知道在大宋雖然考中科舉就能做官,但是大宋因為優待士大夫,每次開科取士錄取的人都不少,甚至還有蔭官的制度,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他們的子嗣可以直接做官,並不需要參加科舉。

 蔭官制度雖然在別的朝代都有,但是別的朝代都有嚴格的限制,基本上只能蔭一人。

 但是宋朝不同,蔭官明目眾多不說,人員也眾多,這也是造成宋朝冗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