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術木偶 作品

144、生不逢時的“雙C計劃”

 馬塔貝萊蘭地區金礦同鑽石礦拍賣大會,在倫敦郊外利奧波德王子的一棟莊園內舉行。

 此次到來的倫敦政要有對外貿易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內政大臣威廉.哈考特,

 第四黨領袖倫道夫.丘吉爾,海軍部政務次官亨利.坎貝爾.班納曼,以及殖民地部秘書長羅伯特.米德。

 眾位高官中約瑟夫.張伯倫對石錦堂表現出了超出意料的熱情。

 但石錦堂對此人敬謝不敏。

 畢竟他不常待在倫敦,沒必要和這位走太近。

 因為這位對外貿易大臣,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者。

 也因為如此,格萊斯頓首相在1885年為了拉攏愛爾蘭議員選票,推出《愛爾蘭自治法案》時,政見不合的張伯倫憤然辭職。

 在他得知“雙c計劃”後,立刻開始調查石錦堂的資料,同時他對於石錦堂的到來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

 只可惜他是對外貿易大臣,沒辦法支持石錦堂。

 若他是殖民大臣的話,他一定會全力支持石錦堂,推進“雙c計劃”。

 這位對外貿易大臣是一位十分聰明,且對世界局勢有著清晰認知的政治家。

 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實力最終決定於這個國家的人口和幅員。

 “自由帝國”的政策再繼續下去,英國將回歸到與英倫三島的面積相稱的國際地位上去。

 要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必須建立一個聯繫緊密、堅強有力的大英帝國實體。

 張伯倫帝國思想的核心和他政治生涯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建立一個“帝國聯邦”。

 用聯邦的形式使大英帝國聯結成一個真正的、統一的國家。

 這並不只是國家組成形式的改變,而是治國理念的轉變。

 大一統的帝國必然要求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強有力的政府,這與自由放任和“最小政府”的理論是截然對立的,也與英國“貴族的自由”的傳統不符,但卻是群雄爭霸的“帝國時代”的需要。

 因此張伯倫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內都是在野政治家。

 政府高官們並不認可他,也不願意同主流的政治觀念為敵。

 直到1895年,第三次組閣的索爾茲伯裡侯爵,才正式邀請張伯倫入閣,任職殖民大臣職位。

 他上任後極力呼籲建立一個遍佈全球的強大帝國,要求殖民地總督們響應他的號召,成立帝國議會。

 可惜那時候的大英殖民地大都羽翼豐滿,對於空有理想和熱情的殖民地大臣回應冷淡。

 ……

 其他的高官中,倫道夫.丘吉爾來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發財,搶資源,他更多的是為了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