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林小風嘴角輕輕一揚,鉤勒出一抹淡然而又深邃的哂笑,那笑容中交織著對古聖先賢智慧的深深敬仰和對現實世事無常的洞若觀火。在這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朝堂之上,諸位公卿大夫們個個猶如夜空中的繁星,各自閃爍著獨特的光芒,他們的精明與睿智雖不常言表於經濟學之名,卻早已將經濟之道融會貫通,如同烙鐵在心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供需平衡這一樸素而又深刻的市場邏輯,在他們心中無疑是常識般清晰可見,畢竟,經濟學的本質不過是世間規律的一種提煉與歸納,是對人間煙火最直接的解讀。

 正當此時,白永元適時地打破了沉寂,他的話語音色低沉而凝重:“然則,此事涉及的風險不容忽視,一旦行差踏錯,必將引來天下百姓沸沸揚揚的議論,我在此表態,贊同陸大人的觀點。”此話猶如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迅速擴散開來。眾臣聞聽後紛紛響應,一聲聲“臣附議”、“臣等皆附議”的話語如波濤般在大殿內起伏迴盪,彰顯著共識的磅礴力量。

 每一個字眼都像是敲擊在金石上的鼓點,震顫著每個人的心絃,也昭示著廟堂之上決策的重要與艱難。而林小風則靜立原地,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他知道,這場關乎國計民生的大討論,已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爭鳴,更是實際操作中的一次嚴峻考驗。

 靖江帝傾聽著群臣的議論紛紛,他微微低垂首顱,那深邃且沉穩的目光中閃爍著銳利而決斷的光芒,彷彿透過層層迷霧看到了未來的路徑:“好,朕決定採納此法進行處置,陸印生,你回宮之後需詳細擬寫奏摺,將今日所議之事呈報於朕。”“遵命,陛下。”陸印生應答得恭敬有加,其聲音在空曠莊重的大殿內悠悠迴盪,宛如一曲古老的宮廷樂章。

 林小風聞聲後,眼角悄然滑過一抹不易察覺的不屑,輕輕啐了一口,心中暗自嗤笑道:果然這些朝堂上的權謀者們都是些瞻前顧後、避實就虛之輩。他們畏懼承擔責任,面對可能招致百姓責難的風險,無人願意挺身而出,直面那如同狂風驟雨般的輿論壓力。這個道理,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然而人性中的軟弱與恐懼卻像一道無法跨越的高牆,緊緊束縛住他們的行動。當這一念頭在林小風腦海中掠過時,他不禁為自己在這場困境中孤立無援的處境感到一陣寒意襲上心頭,一種悲涼的情緒如薄霧般瀰漫開來。

 他環顧四周,那些平日裡冠冕堂皇的面孔此刻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彷彿被無形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林小風的心猶如一顆石頭墜入深潭,激起陣陣漣漪,他知道,自己所堅持的道路雖然艱難險阻,但他亦明白,只有敢於直面風暴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改變時代航向的舵手。在這個充滿矛盾和掙扎的時刻,他的眼神愈發堅定,儘管內心充滿了孤獨與悲涼,但那份執著與勇氣卻未曾消減半分。

 接下來的討論在林小風耳畔如同溪水潺潺,然而他卻並未沉浸其中。京師雨災的災情分析、各地瑣碎繁雜的民生小事以及匪患活動與祥瑞現象的報告,在他聽來無非是一篇篇冗長且空洞的官樣文章,它們猶如纏繞在他心頭的一團亂麻,既無力去解開,也無意於隨聲附和那看似熱鬧實則蒼白無力的朝廷遊戲。

 話語交織間,他只是機械地點頭示意,眼中透出的是深邃而冷峻的旁觀者之態,內心世界被沉重的思緒淹沒。那些紛繁複雜的議題彷彿一場鬧劇,在大殿上粉墨登場又悄然謝幕,留下一地華麗卻又空洞的背影。終於,在一片莊重肅穆的氣氛中,冗長繁瑣的朝議結束,群臣各自散去,朝著各自的宮闕歸去,唯有靖江帝獨守在這繁華而又藏匿著國策機密的靳臨坊內。

 林小風步履沉穩地跨出了公房門檻,每一步都似承載著廟堂之上的千鈞重量,身後緊跟著的是李德賢,兩人身影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拉得悠長而寂寥。

 “老林,我琢磨你方才提出的那套救災策略,其間似乎蘊藏著一種深遠且不為人知的思量。”李德賢打破了這即將消逝於黃昏中的靜謐,他的聲音雖如石破天驚般突然,卻帶著含蓄內斂的力量,像是拂過湖面的一陣微風,激起層層漣漪,讓人不得不陷入對林小風所提方案背後的深度思考之中。

 林小風聞此言,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陡然閃現了一抹意外與疑惑交織的光華,彷彿夜空中劃過的流星,短暫卻引人注目。他緩緩轉過臉龐,目光如炬,直視著李德賢,雖然語調保持著一種波瀾不驚的平靜,但言語間卻暗藏著洶湧激盪的情感:“何出此言?請李大人詳述其理。”

 李德賢聽罷,面容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無奈與惋惜,猶如一幅飽含歲月滄桑的畫卷,眉宇間的褶皺如同承載了民間疾苦的千溝萬壑,他微微搖頭,發出一聲悠長而沉鬱的嘆息:“此刻恐難以盡述其中曲折,只因我每日行走在這繁華與落魄並存的坊市之中,親眼目睹百姓生活的種種百態,於世事變遷中悟得一絲不易察覺的脈絡。如今父皇已做出了決策,我們身為臣子,縱然心中有萬千良策與見解,但在聖意麵前,也只得暫時收斂鋒芒,順應天意,無力再行任何變通之舉。”

 他的話語在大殿內迴盪,像是歷史

的鐘聲,敲擊在每一位大臣的心頭,讓那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憂慮與困惑都隨著這低沉的聲音一起湧現。林小風凝視著李德賢,兩人的視線在空氣中交匯碰撞,彷彿在無聲地交流著對現實困境的無盡感慨和對未來的深深憂慮。這一刻,整個朝堂被一種無形的壓力籠罩,顯得異常壓抑而又莊重,每一個人都在思考著如何在堅守職責與體恤民情之間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然而,李德賢並未沉溺於這沉重話題的泥沼中無法自拔,他嘴角一挑,綻放出一抹既狡黠又灑脫的笑容,彷彿是對生活那無盡荒誕與悲歡離合的一次輕描淡寫的調侃和深深的熱愛:“罷了,這些煩心事暫且放置一旁,咱們豈能整日這般嚴肅度日?總得找尋些生活的樂趣,挖掘點凡塵俗世中的趣味才是。”

 此刻,在那巍峨壯麗、威嚴莊重的儀門之外,一位身著陳舊衣裳的男子映入眼簾,他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格外落拓不羈,步履雖悠閒卻透著堅韌。他眼神裡流淌著淳樸的好奇之光,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捕捉著身邊每一處細微的變化。突然,他的視線被湖邊一處奇異景象所吸引——一名學士正虔誠地跪在水中,對著湖面行禮拜祭,這一幕宛如一幅生動鮮活的畫卷,瞬間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他饒有興致地繞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腳步放慢,目光流轉在那沉浸在祈禱中的學士身上,反覆揣摩著這一幕背後的深意。在他的眼中,那尋常百姓日常生活的點滴瑣碎彷彿都折射出整個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道獨特的風景,都似乎蘊含著大千世界、人間百態的縮影。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解讀這個世界,從市井小民的生活瑣事中洞悉王朝更迭、社會變遷的潛流暗湧,而這一切,都在他的觀察與思索中化作了一篇無聲的敘事詩。

 在那片汙水漫溢、惡臭四溢的破敗場景中,一位姓湯的學士終於忍無可忍,他的內心猶如烈日下曬得乾裂的柴火,只待一根引信將其憤怒熊熊點燃。此刻,一名看似木訥實則淳樸至極的男子,因一次又一次地在這汙濁之地徘徊不前,無意間成了點燃這團怒火的火星。只見湯學士突然之間如猛虎躍起,他霍然從屈膝的位置挺直身軀,面色鐵青得彷彿能映出陰霾天際,那聲如雷霆的喝問在汙水上空迴盪:“你這個反覆無常的人,在這裡來回踅摸究竟有何意圖?還不速速離開此地!”

 然而,這位被斥責的老實巴交男子並未因此而顯露出絲毫懼色,反倒是回報以一抹憨厚而略帶困惑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未經雕琢的璞玉,透著一股泥土般的質樸氣息。他用那夾雜著不解與純真的語調回應道:“你們怎麼都跪在這渾濁不堪的汙水之中呢?這水又髒又臭,難聞得很,你們就感覺不到嗎?”

 湯學士聞聽此言,心中的憤慨更是如沸水般翻騰不止,他犀利的眼神猶如兩柄冷硬的劍,直刺向眼前這位看似愚鈍的男子,話語中的責備之意已無需贅言,明明白白地烙印在每一個字眼之上:“明知這汙水如此骯髒惡臭,你竟然還敢涉足其中,真是無法無天,豈有此理!還不快點給我滾開!”

 就在這一觸即發之際,那老實男卻慢悠悠地從鼻孔中抽出兩團早已準備好的絮,這一舉動在他粗獷有力的手勢中顯得既生活化又充滿了原始的智慧。他邊笑邊解釋道,笑聲中帶著一絲苦澀與無奈:“家中遇到了急事,我也是萬般無奈之下才涉水前來此處,幸好早有準備這兩團絮,這才勉強抵擋住了這股迎面撲來的噁心惡臭。”

 此言甫一落地,猶如雷霆乍響於寂靜的學士群中,眾人瞬間如同被定身法定住一般,個個瞠目結舌。短暫的靜默之後,一股嶄新的精神力量在他們中間滋生開來,恰似暗夜之中驟然劃破天際的一道曙光,帶給他們無盡的希望與遐想。學士們紛紛開始竊竊私語,眼神裡交織著疑惑與期許,設想如果能夠得到這種神奇的絮,或許便能徹底擺脫那汙水帶來的惡臭困擾,還書院一份久違的寧靜與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