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靖江帝端坐龍椅,那碩大的身影被昏黃的燭光映照得莊重而神秘,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此刻,他正沉浸在這戲劇與現實交織的奇妙共鳴之中,那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彷彿能洞察世間一切隱秘之事。

 當這番感嘆由心而發:“林小風此舉,用心良苦矣!”話語甫一脫口,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此言似一把銳利的劍,刺破了殿內原有的寧靜氛圍。三位閣老聞聽此言,臉龐上的神情瞬息萬變,恰似寒霜突降,瞬間凝固在他們原本泰然自若的面容上。他們的嘴角微妙地抽搐了一下,那細微的動作卻洩露了內心的波瀾壯闊,如同暗流湧動的江河,表面看似平靜無波,實則底下早已翻江倒海。

 焯!世事難料,竟如此巧合,彷彿是戲劇中的情節被巧妙地搬進了現實生活,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原來,林小風那看似平淡無奇的一舉一動背後,竟然隱藏著深遠而又細膩的寓意和考量,宛如棋局中的步步為營,每一手都蘊藏著足以改變局勢的關鍵力量。

 靖江帝沉浸在對林小風智慧謀略的感慨之中,目光流轉間瞥見三位閣老各自臉色陰晴不定,凝重如鐵,心頭五味雜陳。他們的眼神交匯之間,既有對未知變局的憂慮,又有對林小風此舉可能引發的影響的揣測。他們的心思如絲如縷,紛紛擾擾,都在這場因戲劇牽扯出的真實故事中尋找著屬於各自的答案和應對之策。

 靖江帝邁著沉穩而莊重的步伐向前,那步伐中帶著皇家的威嚴與深思,眉宇間凝結的不僅是權柄的重量,更是對江山社稷的深深憂慮。他的聲音猶如洪鐘低鳴,每一個字都似敲擊在人心深處,他徐徐啟口,探問:“那一隊身披黑衣、行蹤神秘的人群,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有何種來歷?”這話語中的探究之意,彷彿是在揭開一層面紗,探尋背後的真相。

 小二聞聽此言,眼神中閃爍著遊離與敷衍的光芒,彷彿不願觸及某些隱晦之事,他輕描淡寫地回應道:“不過是本地三神幫的一夥潑皮無賴罷了,市井之中渾水摸魚的角色,尋常百姓也多有避之不及。”此刻,靖江帝的目光與滿堂文武百官相互交織,各自的眼波流轉之間,盡是驚訝與不解,他們難以置信,這夥平日裡橫行霸道的潑皮竟然也有投身善舉的一天。

 靖江帝再度開啟朱唇,言語間更多了幾分精細入微的探究意味:“既然是臭名遠揚的幫派潑皮,為何如今你們不再對他們心生畏懼了呢?”小二嘴角微微上挑,一抹狡黠又飽含滄桑的笑意悄然綻放,彷彿他在歲月的長河中閱盡世態炎涼,他應答得坦然而機智:“往昔我們對他們確實是惶恐不安,唯恐避之不及,但近日來,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悄然改變了他們,如同鳳凰涅槃般脫胎換骨,從惡轉善。昔日那種囂張跋扈、以暴力欺壓鄰里的行為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頻繁出現的各種善舉。日子久了,百姓們逐漸習慣了他們的存在,甚至開始發現他們在身邊倒也帶來了不少好處。”

 靖江帝聽完這番話,臉色平靜如湖面未起絲毫漣漪,然而內心卻早已翻湧如潮,思緒萬千。他默默揣摩:到底是什麼樣的神奇力量,能讓這些曾經的浪子回頭,改過自新?難道是遭受到了某種超乎常理的邪法迷惑,還是命運女神對他們施捨了慈悲的救贖?在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市井變遷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曲折離奇的故事和深不可測的人性轉變?

 實則靖江帝與其群臣們對此一無所知,馬老三與林小風之間糾纏著一段深藏不露的秘事。自從歸順朝廷麾下,謝洪信如同疾電攜雷霆之勢,領著馬老三一同出擊,迅疾如風地滌盪了北城那盤根錯節、大小各異的流氓勢力群落。彼時的馬老三,猶如雄鷹展翅,意氣昂揚,胸中揣著欲稱霸京華的勃勃野心。然而世間萬物盛極必衰,短暫的春風得意之後,他內心深處悄然滋生出無垠的惶恐與空洞,彷彿置身於繁華落盡後的寂寥原野。

 每當夜幕降臨,星辰閃爍之際,馬老三便無法安然入眠。他凝視窗外,腦海中反覆回放的是謝洪信那超凡入聖般的武力神威和疾風驟雨般的鐵腕手段。這些記憶如同冷冽的寒風,不斷刺痛他的心扉,使他清醒認識到,在官府雷厲風行、步步緊逼的清查之下,自己恰恰是那個亟待解決的核心難題。

 馬老三雖身處江湖亂世的漩渦之中,卻並非是一介僅憑血氣之勇、魯莽行事的草莽之人。在接過統御北城的大權後不久,他便開始了一場顛覆性的革新洗牌運動。他以鐵一般的意志重鑄幫規,高舉行俠仗義、積德行善的大旗,儘管這番舉動引起麾下部分舊部的不屑與嘲諷,但他對此等異議之聲充耳不聞,堅定如磐石。

 若有悖逆者膽敢挑戰其決策權威,馬老三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對方引入密室之內,施展一套獨門教訓之法,無論對方如何頑固抗拒,他都會直面應對,直至其徹底心服口服,俯首聽命。這一系列的動作,猶如一部無聲的交響樂章,奏響在他那充滿矛盾與掙扎的人生舞臺上,餘音繚繞,彰顯出馬老三那深邃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不屈的人格力量。

 馬老三,這北城的一位狠角色,手腕之

硬如鐵,世故人情猶如掌中玩物,尤其對戲班捧角兒的那套把戲更是瞭若指掌。他以一種黑幫特有的犀利目光,在北城設立了一套獨特的評判體系——青樓賭場的紅黑榜,此榜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各處場所的品質信譽,真偽立現。這一手操作甫一亮相,便在市井間激起千層漣漪,百姓們口耳相傳,讚不絕口,口碑迅速傳遍街頭巷尾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那些最不起眼的小攤小販也對其交口稱讚。

 時日推移,馬老三的名字與他的這套法則一同深入人心,名望和財富如同滾雪球般越積越大,他的影響力猶如一棵深深紮根於北城土壤的大樹,枝繁葉茂,無法撼動。而在這片繁華背後,一位名叫林小風的年輕人,卻對他恨得牙根癢癢。林小風看透了馬老三改邪歸正的表象,認為那是其精心策劃的權謀之術,心中對此憤懣不已,暗自尋覓著除掉馬老三的機會。

 然而馬老三行事之嚴謹、細緻,猶如密不透風的銅牆鐵壁,無論林小風如何絞盡腦汁,始終難以找到可乘之機。每一次看似無懈可擊的計劃,在馬老三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林小風對於馬老三所行的那些被世人稱道之事,心底充滿了深深的懷疑與不屑。他堅信“狗性難移”的道理,認定馬老三骨子裡終究是個心狠手辣的角色,任憑表面如何光鮮亮麗,也無法掩蓋其內在的冷酷本質。

 在那嚴密得如同鐵桶般的監視之下,馬老三卻如一株頑強生長的野草,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愈發肆意揮灑他的膽識與放縱,這股力量如同烈火烹油般催動著三神幫在北廊坊的勢力根基不斷壯大,直至他們穩穩坐上了這一方土地的霸主寶座。一日,靖江帝在龍椅之上,與身邊三位飽經滄桑、滿腹經綸的閣老交換了幾個深邃而又蘊含無盡權謀的眼神,隨後,他目光轉向一旁侍立的小二,語氣中透出一絲難以捉摸的意圖,問道:“爾可知那位德高望重的德先生如今身在何地?朕有意召他前來一見。”

 小二聞聽此言,立刻躬身垂首,眉眼間流露出恭敬之色,緩緩答道:“適才微臣耳聞街巷間的流傳,據說德先生此刻正悠然自得於南街新開業的玄燁酒樓之中,他常在那裡品味那一碟碟泛著歲月醇香的茴香豆,閒暇之餘還親自教授街頭孩童識文斷字,陛下若此時親臨,定能與他會面。”

 靖江帝聽完小二的回答,輕輕揮手示意其退下,而後再將視線轉回至三位閣老身上,此刻他的面色猶如磐石般堅定,話語擲地有聲:“既然如此,我們便一同前往,親眼看一看林小風他們是如何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朕這顆心早已按捺不住對這場風雲變幻的好奇與期待!”三位閣老聽罷,面上浮現出一抹微妙的笑容,那是歷經世事後的淡然與默契,他們微微點頭,無聲地表示贊同。於是乎,一行人迅速整理行裝,準備揭開這場席捲北城,波譎雲詭的神秘面紗,踏上一場探尋真相與權力交織的道路。

 ······································································································

 玄燁酒樓的內室,沉寂而悠長的午後時光彷彿特意為林小風塑造了一幅剪影。他獨佔櫃檯一側的一方天地,身影如同被光陰的手指拉扯得瘦削而綿長。那身粗布衣衫隨性地搭在身上,質地粗糙卻透著一種樸實無華的堅韌,猶如老樹皮包裹下的歲月痕跡。林小風背倚著一塊斑駁陳舊、刻滿歲月滄桑印記的櫃檯,整個人陷在一種難以名狀的百無聊賴中,其神情恍若一幅被生活揉搓過的畫卷,皺褶之間寫滿了無盡的故事。

 櫃檯對面,掌櫃者正全神貫注於手中的算盤珠子間,每一下撥動都精準有力,宛如春夜細雨滴落在靜謐窗欞上的輕叩聲,噼裡啪啦的聲響在這空曠的酒樓中迴盪,連綿不斷,如同一曲生活的交響樂章,將尋常煙火氣填滿每一個角落,瀰漫至每一寸空氣。

 大廳的核心地帶,數張四方木桌巧妙拼接成一個圓環,其上鋪陳開的火鍋盛宴,簡直就是市井風俗畫卷的立體再現:肥瘦相間的肉片如山巒起伏,鮮嫩欲滴的蔬菜宛如翡翠點綴其間,熱氣騰騰的湯底則如同大地湧動的生命源泉,共同編織出人間至高無上的美味誘惑。這一幕吸引著四面八方的百姓圍爐共坐,他們或笑語晏晏,或竊竊私語,各自在美食的氛圍中找尋生活的溫度與情調。

 而在人群之中,幾個尚顯稚嫩的臉龐尤為引人注意,那是尚未脫去童真的孩子們,他們瞪大了清澈好奇的眼睛,目光如炬般緊鎖在人群中央的李德賢身上,聚精會神的程度不亞於聆聽教誨的學子。李德賢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一圈又一圈漣漪,在那些純真無暇的心靈深處泛起波瀾,映照出這個喧鬧而又充滿溫情的世界。

 此刻的李德賢,就如同一隻在繁華塵世中傲然獨立的孔雀,其意氣風發之態猶如夏日陽光熾烈,照亮了整個酒樓的一角。他的言語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每一句話都如同匠人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將近日裡經歷的平凡瑣事刻畫得淋漓盡致,非凡之處熠熠生輝,堅韌之情深深刻畫

。他那生動傳神的講述方式,宛如魔幻的畫卷,在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世界中徐徐展開,引得他們心馳神往,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眸中溢滿了對這位生活英雄的欽佩與嚮往。

 正值情感高潮迭起之際,李德賢忽然挺直腰桿,雙手猛地插進腰際,仰首向天,發出一陣豪邁的大笑,笑聲洪亮激昂,彷彿能震碎酒樓的瓦礫磚石,直上九霄雲外,盡顯男兒頂天立地、豪情萬丈的本色。

 而在這熱鬧非凡的場景一隅,林小風則靜靜地站在那裡,彷彿是喧囂中的一抹靜謐。他一手輕搭在櫃檯邊沿,指尖微微觸及木質紋理,另一隻手捏著幾顆茴香豆,慢條斯理地咀嚼著,像是在品味生活的五味雜陳,每一粒豆子都似乎蘊含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他的目光始終未曾離開過李德賢,時而流露出無奈的搖頭,彷彿是在感嘆命運的無常;時而又湧出深深的嘆息,似在思索人生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