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這部劇目的精彩之處遠不止於曲折離奇的劇情鋪陳,更是深入骨髓地觸及到現實生活肌理的敏銳觀察與犀利解剖。林小風憑藉其驚人的記憶力和對現代藝術獨樹一幟的詮釋力,如同一位孜孜不倦的能工巧匠,以無比耐心與細膩的手法,精心雕琢這部久遠的戲曲劇本,使其在新時代的土壤中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此次劇目推出的宣傳海報堪稱為整部劇作增色添彩的神來之筆,一幅活靈活現的社會風俗畫卷躍然於紙面之上。海報中央傲然挺立著那位雖年輕卻充滿勃勃雄心的范進角色,他的面容稜角分明,流露出尚未完全褪去的青春熱血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堅韌氣質;而圍繞在他周圍的,是那些儀態萬千、風情各異的佳麗們,她們手中各持璀璨寶石般的禮物,畫面構圖巧妙,彷彿描繪了一幅即將拉開序幕的豪門夜宴盛況,引得觀者浮想聯翩,欲罷不能。這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正是林小風及其團隊致力於打破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壁壘,讓古樸的戲曲藝術與當下社會思潮交融共生的最佳例證。

 在時光泛黃的紙頁邊緣,一行行文字猶如匠人用心血澆築的鐵畫銀鉤,硬生生撕裂了沉寂如死水的氛圍,頃刻間盪漾起觀者心湖的波瀾萬丈。這些字句宛如烙印,不僅蘊含著濃郁的戲劇衝突與情緒衝擊力,更是在“廢婿逆襲、婆媳恩怨、榮華巔峰上的較量”中凝練出生活的苦辣酸甜。此番精巧佈局,無非是為了撩撥世人的視覺神經,撩動他們內心深處對於煙火紅塵那種愛恨交織、矛盾糾結的情感脈絡,進而引頸期盼這場即將上演的人生大戲揭開其華美而激越的序幕。

 那是文藝審查制度尚未甦醒的懵懂歲月,一張海報宛如初生牛犢,滿不在乎地闖進了那熙熙攘攘、喧囂浮躁的市井小巷,就這樣靜靜地貼附於斑駁的牆面,沉默無聲卻鋒芒畢露。它就像一面歷經風雨侵蝕、見證過無數悲歡離合的古銅鏡子,既映射出世間百態的炎涼變遷,又反射出人性世界的繁複多變。設想那原著作者吳敬梓先生若能跨越時空,在九泉之下感知這份篡改,其英魂恐怕會因激憤而不安,欲掙脫黃土的禁錮,自幽暗的地府振臂一躍,直面這位名為林小風的後來挑戰者。他將以那雙雖已化作虛無,卻依舊力透紙背的手指,直戳林小風的胸膛,發出質問之聲——為何膽敢對這部流傳千年的傳世經典做出這般離經叛道、顛覆原貌的改編?

 儘管世人並非人人皆飽讀詩書、精通禮儀之道,但民眾之間口耳相傳的力量卻凌駕於任何形式的官方傳播之上。彷彿一陣突如其來的颶風橫掃殘破的雲層,新劇即將上演的消息剎那間如同野火燎原般,以一種迅疾而磅礴的姿態蔓延至靖江國的每一處偏僻角落,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偏遠鄉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大刀闊斧、領先時代的宣傳手段,在靖江國綿延千年的歷史長卷中,堪稱獨一無二,獨領風騷。

 林小風此番行動雖表面上平淡無奇,實則內含玄機,猶如深潭靜水之下湧動的暗流。他以精細入微的匠心獨運,精心編織這一場圍繞新劇展開的社會大戲,其目的直指那些日常裡崇尚清雅,骨子裡卻又時常戴著一副虛偽面紗的讀書人階層。在他心中構建的宏偉藍圖裡,一旦這部頗具顛覆性與爭議性的新劇一舉成名,引來那些平素自詡高尚、滿腹經綸的士子們爭先恐後地追隨李一豪的腳步時,林小風便要藉助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世間的芸芸眾生親自擔當裁判,看看這些滿口仁義道德、自視甚高的知識分子,在面臨這部充滿尖銳諷刺、直擊現實的舞臺劇之時,是否還能堅守住他們口中所標榜的尊嚴與顏面?或者,在萬眾聚焦的聚光燈下,他們長久以來精心維護的偽裝,是否會像脆弱的泡沫一樣無法抵擋真相的衝擊,最終不得不揭示出內心深處最為真實的自我與人性本質呢?

 在那瀰漫著濃郁人間煙火氣的底層社會,人們對書卷之士的敬畏幾近於對廟堂之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神祇,特別是那些頭頂舉人桂冠的知識精英們,彷彿是雲端巍峨、不容輕慢的聖潔雕像,引得人們只能仰視且心存虔誠。但在這疾風驟雨般的生活鉅變浪潮之中,一股潛滋暗長的新勢力正在悄無聲息地積蓄力量,試圖藉助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脈絡,衝擊百姓靈魂深處的堅固防線,喚醒他們長久以來被壓抑的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不再安然接受命運的恣意撥弄,轉而敢於發出質詢的聲音,積極投身深層次的思想覺醒。

 林小風,這位歷經風雨、洞察世態炎涼的男子,深深明白李一豪所企盼的短期內顛覆乾坤、重塑秩序的宏大願景,其難度之大,簡直如同移山填海,面臨著無數的困厄與挑戰。因此,面對李一豪拋出的各種驚世駭俗的理念和行動,林小風始終保持著一種如行走在薄冰之上的審慎與疑惑。果不其然,正如他預想的那樣,當揭示真相的海報甫一貼出,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無波的湖面,瞬息之間激起圈圈擴散的漣漪,打破了原有的寧靜。街巷閭里,尋常百姓口耳相傳,各抒己見;而在讀書人群體內部,更是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人臉色通紅,怒不可遏,斥責此乃對傳統權威的公然挑釁;另一些人則在好奇心的驅策之下,無法按捺內心的

好奇與衝動,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臨現場,探究事情的真相。

 在這場觀念衝突與交融的漩渦中,人性的矛盾與掙扎表現得淋漓盡致,宛如畫家筆下栩栩如生的角色一般,每一個人物的眼神流轉、每一次呼吸吞吐,都蘊含著生命的沉重與真實的質感,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景頓時鮮活起來,如同一幅生動的社會風情畫卷徐徐展開。

 在那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鬧市街頭,如同一粒砂礫中的珍珠,一位吳姓書生挺拔獨立,他的存在猶如荒原中的一株孤松,卓爾不群。在這片繁華世界裡,他的面容上燃燒著一股無法按捺的激憤,猶如胸腔內熊熊烈火熾烈難熄,雙頰因緊咬的牙齒而扭曲,眉宇間的憤慨清晰可見,宛如一道沖天雷霆,誓要以最銳利的筆鋒,對眼前這等踐踏斯文之舉進行無情且深刻的撻伐。

 而在他身旁,與其情誼深厚如兄弟般的摯友,則呈現出了迥然不同的姿態。他眼眸流轉之間,狡黠與好奇交織,熠熠生輝,毫無半分憤怒之意,反倒興致盎然,猶如觀賞一場精彩紛呈的好戲。他悠然自得地勸解吳姓書生,試圖讓他放下內心的牴觸,共同步入這場充滿爭議與熱議的宴會,去探尋其中深藏的奧秘。

 這一幕,恰似一幅生動的世俗畫卷,將這對同樣飽讀詩書、歷經寒窗苦讀的學子所表現出的對立立場,瞬間定格為市井小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柄。他們兩人在人群的圍觀中顯得愈發突出,就像是被舞臺聚光燈照射下的戲劇角色,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最終,在一陣陣嗤笑、譏諷和指指點點的嘈雜聲中,兩人面露尷尬至極的神色,只得以蹣跚的步伐,在四周投來的異樣眼神中,狼狽不堪地退出了這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公眾劇場。

 此時此刻,那一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海報彷彿滾燙的熱油瞬間激起了熊熊烈火,迅疾蔓延至在場每一個人心頭的角落,炙熱地燃燒起他們的期待。無論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緯的士子們,還是大字不識幾個、生活簡樸的黎民百姓,無不如飢似渴地抻長了脖頸,紛紛昂首仰望那即將拉開帷幕的宏大戲劇,胸中懷揣著一顆亟欲投身其中、親自體驗劇情感動的心靈,渴望能借由舞臺上光影交迭變換的瞬息之間,撥開那重重迷霧,深入探索掩藏在劇本最幽深之處的真實面容。

 而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邊緣,一位名為林小風的青年,他的內心猶如矗立於狂風巨浪中的堅硬磐石,堅守著一種無比堅定的信念。他篤信,《范進登科》這部作品,必將以其犀利如刀的筆觸,無情地撕開部分讀書人精心構築的偽善面紗,直搗他們日常行為中那層華麗而不實的偽裝。他期盼這部戲劇能夠掀起一場波及全社會的熱烈論戰,顛覆長久以來形成的固化觀念,促使眾人以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那些身披書香氣息的知識分子群體,讓知識的力量褪去繁複的裝飾,迴歸其本真的面貌,引導世人追尋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正義之路。

 這一齣戲的上演,無疑預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臨界點,它或將開啟人們對知識力量的一次深度覺醒,引領人類向著一個更為真實、公正的新時代邁進。夜幕降臨,星光熠熠之下,海報上斑駁的油墨與人群中各異的眼神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描繪世間百態的畫卷,映襯出林小風心中那份熾熱的期許,也昭示著這場戲劇背後蘊含的深刻變革力量。

 ·························································································

 至申酉之交,暮靄沉沉,北廊廣場漸次沒入濃厚而黏稠的夜色之中,宛如碩大的黑絨幔帳浸染在無邊的夜色池塘,唯有星星點點的燈火頑強閃爍,猶如點綴其上的碎鑽,試圖破開黑暗的束縛。那堆篝火,熾烈非凡,好似從九天之外隕落的璀璨星辰,跌落在凡塵,燃燒起一片熊熊焰海,瞬間將偌大的廣場塗染成一幅紅霞漫天的壯麗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