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64章

 容盛煌,儘管身為漢江王麾下的一員,卻從未親睹過這位神秘人物的真顏,然而他早已深深陷入這場權力的遊戲之中。

 林小風看在眼裡,心中不由湧起一種深深的共鳴與同情。

 在這場無盡的探索中,林小風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漢江王之間的關聯。

 他知道,要想在京都這片繁華之地站穩腳跟,就不可避免地要與這股強大的勢力產生交集,甚至有可能需要藉助漢江王的力量,以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然而,他又深知,與狼共舞的同時,也需時刻警惕,以免深陷泥沼,難以自拔。

 每一次與容盛煌的促膝長談,都讓林小風更深刻地體會到容盛煌內心的矛盾與苦澀。

 儘管身陷囹圄,但他仍懷揣著對自由的嚮往,渴望能找到一條出路,擺脫這重重束縛,遠離是非之地。

 對此,林小風滿含悲憫,亦深感無奈,因為他明白,自己或許也無法置身事外,只能在這權力的漩渦中,找尋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最終在一次深夜的交談中,容盛煌向林小風透露了自己未來的打算——出家為僧。

 他希望能夠藉此機會擺脫過去的紛擾和糾葛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林小風聽後默然許久然後輕輕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和支持。

 ················································

 在那莊嚴肅穆的朝堂深處,一場關乎國計民生的大辯論正在熊熊燃燒,猶如熾熱的熔爐,煉就著治理者的智慧與決心。

 話題聚焦於長江,那滋養南疆、承載萬千生靈的糧倉,此刻卻因水患頻發,令其價值千金的稻穀沉淪為泥淖,眼看即將影響今年的糧食產量,讓整個帝國的心頭蒙上一層陰霾。

 靖江帝端坐龍椅,眼簾低垂,凝視著下方唇槍舌劍、爭論不休的群臣,內心湧動著無盡的憂慮。

 在這一片嘈雜聲中,唯有林小風如同孤舟破浪,神情泰然自若,眼神深邃如夜空星辰,流露出一股超凡脫俗的自信光芒。

 近來,林小風的日子彷彿順風順水,心境暢快,政務處理更是遊刃有餘,每一步都穩健有力,未曾遭遇絲毫顛簸。

 另一邊,李德賢的表現亦是引人注目。

 身為環保隊的領軍人物,他率領著麾下數千精兵強將,穿行於大街小巷,宛如獵犬搜尋遺失的骨肉般排查疏漏,即便是排班調度這般繁複瑣碎之事,也親力親為,一一料理妥當。

 須知,現今環保隊之規模已膨脹至近四千人,業務觸角不僅深入北廊坊腹地,更延伸至周邊十幾座繁華坊市,這份責任之重大、工作之艱鉅,足以壓垮常人。

 然而李德賢憑藉其卓越的組織才能與協調手腕,竟將這龐雜的事務梳理得井井有條,猶如樂譜上的音符,各歸其位,和諧共生。

 早先,李德賢曾萌生過藉助兵馬司之力,引入專業人才共度難關的想法,卻不料遭到林小風斬釘截鐵般的否決。

 在林小風的理念裡,一位真正的領導者應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應過分倚賴他人,更不能在困厄面前輕易示弱求援。

 面對林小風的堅決態度,李德賢儘管心頭湧起一絲苦澀,但他並未退縮,而是咬緊牙關,勇往直前。

 慶幸的是,逆境並未擊垮他,相反,他憑藉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以及卓越的領導藝術,在風雨飄搖之中穩住了陣腳,逐步扭轉乾坤。

 與此同時,林小風也在幕後默默扶持著李德賢,不動聲色地助力環保隊的各項工作的推進。

 而在那熙攘喧囂的篝火廣場,原本稀疏舉行的抽獎活動也調整為一週一次,民眾參與的熱情高漲,學習進步的速度令人欣慰。

 如今,大部分百姓已然熟稔掌握了從一至九的數字書寫,甚至對十至百的數字規律也能娓娓道來。

 畢竟,面對這場無需成本,卻能帶來財富可能的遊戲,又有誰能抗拒它的誘惑呢?

 林小風佇立在窗欞之前,眼神深沉得如同那穿越時空的隧道,朝著遠方的地平線延伸而去。

 數月艱辛的努力,在他手中悄然凝聚成一種力量,那便是百姓們日益改善的衛生習慣。

 此刻,他決定暫且擱置這一役,轉身投身於更為緊要的洪流之中。

 就在這時,一封來自陽曲縣的信函映入他的眼簾,如同一縷清風吹拂過寂靜的心湖。

 信中攜帶著首批種植出的紅薯樣品,他小心翼翼地拈起一枚,細細審視。

 這枚紅薯體型雖不龐大,與他記憶中那個豐滿圓潤的形象略有差異,初嘗之下,口感亦顯得稍欠火候。

 “或許是品種過於古老吧。”林小風內心低語,然而當那一串數字——畝產千斤躍然紙上時,他禁不住微微舒展眉頭,心頭懸石落地。

 紅薯的產量問題,猶如一塊沉重的基石,關乎民生,不容絲毫閃失。

 儘管林小風在陽曲縣已掀起了一場商

業革新的風暴,但那些創新的商業模式終究只能澤被少數人。

 他心知肚明,真正的福祉應當普惠眾生,讓每一個黎民百姓都能揣滿溫飽的希望。

 此刻,紅薯以其豐饒的產出,為養豬業乃至整個農村經濟帶來了嶄新的曙光。

 他曾反覆權衡,是否應將陽曲縣的成功養豬經驗普及至其他地區,但現實的困境讓他止步。

 民間早已糧食匱乏,哪有多餘的口糧用來飼養牲畜?然而,紅薯的到來,彷彿打破了一道無形的屏障,養豬、養雞等行業由此有望獲得新生。

 林小風深深明白,糧食才是構築一切繁華的基礎。

 那些身處底層的貧苦百姓,儘管生活困頓,但他們同樣擁有鮮活的生命,滿載熱血與情感。

 他們把畢生的力氣傾注在黃土地上,倘若再將他們有限的人力投入工業與商業,無異於推他們走向生存的懸崖邊沿。

 在陽曲縣,他尚能勉力維繫這種微妙的平衡,因為這裡人口稀疏,易於管理。

 然而,如今紅薯的豐收,卻令他無法繼續保持靜默。

 他無法忍受看到那些貧困者在飢餓中掙扎,那是他堅守的道德底線。

 朝廷之上,爭論之聲愈發激烈,而這恰恰給林小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契機,推廣紅薯。

 儘管南方的糧食危機已然箭在弦上,紅薯無法挽救今年的饑荒,但它無疑能為來年播種下希望的種子。

 大規模推廣尚需時日,但至少能讓一部分人提前沐浴這份恩澤。

 然而,他也清醒地認識到,那些握有豐厚財富的地主和商人們,絕不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

 他們或許會藉此良機囤積居奇,坐待高價賣出。

 這是現實世界的殘酷法則,但他必須竭盡全力去尋求更多的支持力量。

 林小風深深吸了一口氣,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荊棘叢生,但他願意為了那些底層的民眾,踏遍萬水千山,付出所有努力。

 無論如何,他決不會放棄這次改變世界命運的機會,哪怕只是一顆紅薯帶來的微小變革。

 在朝堂熱烈激辯的氛圍中,林小風猶如一抹獨特的剪影,破開了人海的束縛,大步流星地邁向前方。

 他的身影如同一座矗立的山嶽,堅實而有力,那洪亮而堅決的話語宛如銅鐘撞擊,震顫在空曠的大殿之內:“稟告陛下,微臣有一要事亟待啟奏。”

 靖江帝的眼眸深深鎖定在林小風身上,表面上波瀾不驚,內心深處卻湧動著無盡的好奇與期盼。

 林小風,這個總能帶來驚奇之事的臣子,他的每一次現身,都彷彿攜帶著一股新生的力量,為這個古老國度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聖上,陽曲縣發現了一種名為盛世薯的奇特作物。”

 林小風的語調中流淌著無比的確信,“此物產量驚人,生長速度迅猛,堪稱世間罕有。短短一至兩月間即可收穫,更難得的是,無論是莖葉還是果實,均可供食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世薯耐得住乾旱貧瘠,無論多麼惡劣的土地,都能頑強生長。”

 他的話語落定,整個朝堂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隨後如同湖面被石子激起漣漪般,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白永元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騰地站起,聲音略帶顫抖:“林小風,你所言可是千真萬確?此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等閒視之啊!”

 靖江帝的眼神裡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深邃的目光牢牢鎖定了林小風,徐徐開腔:“林愛卿,此種作物如今身在何處?能否即刻呈上,讓朕與眾位大臣一同鑑賞?”

 林小風微微一笑,那份笑容中藏著一份從容不迫,他輕輕搖頭:“回稟陛下,此刻盛世薯並未隨臣而來。”

 他的話語剛落,朝堂內的氣氛瞬時緊繃起來,靖江帝的眼神也隨之轉冷,沉聲追問:“既不在你處,那它究竟在何方?”

 “回陛下,盛世薯正安然植根於陽曲縣的土地之上。”

 林小風的聲音依舊平穩如初,“臣雖未能將其帶來,然臣所言句句屬實,毫無半分虛妄。太子殿下亦曾親臨陽曲縣目睹盛世薯的風采,對其生長速度與產量之高深感震撼。”

 此時,李德賢也從震驚中恢復過來,他迅速附議道:“父皇,林師傅所說絕無虛假,兒臣確實在陽曲縣親眼目睹了盛世薯的神奇之處,其生長之迅速,產量之豐沛,實令人瞠目結舌。”

 在萬千矚目的焦點中,林小風的身影再次被推至舞臺中央,他的存在仿若一片寧靜的湖水,波瀾不驚,眉眼之間流淌的卻是堅定如鐵、自信如峰的情感底蘊。

 他並未因萬眾矚目而慌亂,反而更顯從容,彷彿時間都在他的徐徐開口間停滯,每一個字詞都如同鐵匠手中的錘子,重重敲擊在堅硬的鐵砧上,迴盪在整個大殿:“陛下!微臣斗膽直言,明日適逢我朝休沐,您可否親自帶領群臣前往陽曲,一同見證那改天換地的神奇事物誕生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