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遠 作品

第242章 君臣對論!(第2頁)

 “可這天下,唯有先帝不願意投降曹操,他心中有他的夢想!”

 “興復漢室?”劉禪問道。

 馬謖點點頭:“興復漢室,雖然說很空很大,但是確實是一個能讓人產生情懷的四個字。不要小瞧情懷,更不要小瞧信仰。當一個人內心堅定的認為有一件事要做的時候,並引以為目標的時候,即便是千難萬險,也阻擋不了前進的步伐。”

 “先帝一生就是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只可惜最後卻因為兄弟之義氣,放棄了這個夢想,讓大漢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大漢魅魔,那是能開玩笑的嗎?

 馬謖的話卻還沒有完:“先帝自有魅力在,他死之後,丞相繼承了他的信仰,這才有北伐之事!”

 說到這裡,馬謖卻想起了姜維,姜維這輩子連劉備的面都沒見過,卻繼承了諸葛亮的信仰,九伐中原。

 身死國滅猶不悔,為求漢室幽復明!

 這難道不是信仰嗎?

 所以一本三國,流傳後世的是桃園三結義,是三英戰呂布,後世人拜的也是關公,唱戲唱的借東風、空城計,評書說的是趙子龍單騎救主,是猛張飛喝斷當陽橋!

 至今成都的武侯祠依舊是香火旺盛,參拜之人絡繹不絕。

 而喜歡曹操的人,大多是都想成為曹操那種人,做大事不拘小節,不擇手段,厚黑,多詐,夠狠。

 所以這樣的人即使投靠了曹操,最終也會想盡辦法,圖謀主公的事業,想要自己變成領導人物。詳情參見司馬懿...

 江東鼠輩就不用說了,估計也沒人會喜歡孫權那樣的人!

 而投身劉備的人,大多是喜歡劉備的執著與信仰,是髀肉復生的哀嘆,是年過半百卻依舊堅持的執著!

 那些人是不會明白,秋風五丈原的時候,諸葛亮看著那杆克復中原大旗的心中所想,也不會明白姜維“我計不成,乃天命也!”的絕望!

 這些人是不屑於敗走麥城的關羽,更不屑於夷陵之戰僅以身免的“大耳賊”,更不願意當六出祁山卻連長安都拿不下來的諸葛亮!

 可是他們卻忘了,華夏上下八千年,能提出一種信仰,併為之奮鬥終生的,除了後世那支從絕境中站起來的軍隊之外,也就只有一個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