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修狗 作品

第141章:大潰逃


    留守前線的部隊,註定要傷亡慘重。

    他雙手枕在腦後,想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放鬆一下,以準備接下來的金陵保衛戰。

    不過,對於如何從中插手,夏遠還沒有任何頭緒。

    過程已經不重要,以他個人力量,只能影響一場戰爭的走向,而無法影響總體。

    金陵最終還是會被攻破。

    日本鬼子的野心,也不會因為一次小戰爭的失利,而發生改變。

    狼子野心,豈能更變。

    若不然,日本鬼子也不會無恥到大半個世紀後,仍就不承認慰安婦、大屠殺等等。

    夜深了。

    金陵最高統帥府。

    光頭還沒有睡覺。

    一盞檯燈亮著,散發著明亮的光芒,光頭躲在凳子上,翻看著從前線傳遞回來的戰報,腦子裡嗡鳴陣陣。

    日軍攻下杭州灣的金山衛,整向著蘇州河移動。

    他心裡對九國公約還抱有期望,正在猶豫著是否要把部隊,從前線上撤退下來。

    生死攸關之際,張發奎果斷調整部署,命令第67軍軍長吳克仁率部經松江向金山衛方向前進,正面阻擊日軍。

    毫無疑問,一場慘烈的阻擊戰開始了。

    日軍登陸部隊三個師團,兵力達到了十萬人。

    但是,在付出巨大傷亡,犧牲的代價,這一臨危應變之舉,阻擊了日軍的推進速度,為陷入險境的幾十萬中國軍隊贏取了時間。

    這時,日軍已經佔領了黃浦江南岸,距離松江城只有五公里。

    松江是滬浙咽喉,一旦日軍佔領了松江,就將切斷中國軍隊向西和向南的退路。而此時在松江駐守的,僅有一支當地的保安隊,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

    6日,張發奎下達死命令,命令該保安司令協同40軍軍長郭汝瑰,67軍軍長吳克仁死守松江縣城三日,違即軍法嚴懲。

    當天傍晚,郭汝瑰便率領40軍抵達松江縣城。

    40軍是從四川千里跋涉而來,參加淞滬會戰,在參與了數次血腥、壯烈的阻擊戰後,從主戰場上撤退下來,整整一個軍的將士,而今僅剩下500餘人。

    夜深了幾分,吳克仁率領的67軍抵達松江縣城,還沒有集結完,就遭到了日軍猛烈的炮火襲擊,隨後日軍也對松江縣城展開了瘋狂的進攻。

    為了死守松江縣城三日,也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第67軍在松江縣城浴血苦戰,三天血戰,以67軍為首的主力在松江保衛戰中,打的艱苦而悲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血和肉的代價。

    刺刀撕裂血肉,炮彈把人體撕的粉碎。

    面對日軍的進攻,守護松江的國軍,將堅韌不拔、悍不畏死發揮到了極致。

    彈藥打光了,所剩無幾。

    就和日軍展開激烈的血肉搏殺,一支刺刀用不了多長時間,血的滾燙,能把刺刀燒鈍,一些將士的刺刀十分艱難的才能刺穿衣服,捅進日軍的身體裡,刺刀沒了,就用牙齒撕咬,雙方在戰線上激烈肉搏,手榴彈成為了殺傷力強大的武器。

    一些連隊發現,一名士兵用一顆手榴彈和日軍同歸於盡,遠比拼刺刀帶來的傷亡小很多。

    拼刺刀,有的時候,一名日本兵能拼殺三名國軍士兵。

    但是用手榴彈,和日本鬼子糾纏到一起,有的時候,一顆手榴彈能帶走一至兩名日本鬼子。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跟日本鬼子拼,不少士兵在戰壕裡握著刺刀,等待日本鬼子的部隊時,他們會把手榴彈放在伸手就能夠拉到的位置,這樣,就算日本鬼子刺刀戳進自己的身體,也有時間拉響身上的手榴彈。

   -->>
                                         
 按照連長的話就是,聽個響,什麼也不知道,等著下輩子投胎了,又是一條好漢。

    松江保衛戰的血拼十分慘烈。

    三日後,沒有收到撤退的命令,反而是收到了繼續苦守三天的命令。

    11月8日。

    日軍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從松江城的東、南、西三面,以坦克、裝甲車、重炮、飛機等重火力掩護,突入松江城,守軍殊死抵抗,第67軍將士大部陣亡。

    到最後,只剩下兩個排突圍出去。

    第67軍殘部渡河時,日軍追兵趕到,43歲的年輕軍長吳克仁以身殉國,是淞滬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中將軍長。

    67軍事東北軍。

    東四省被壓抑的太苦,不抵抗政策是上級決定,而並非他們底層軍人。

    軍人就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抵抗的撤退,很多人心裡憋屈,淞滬會戰,東北軍來了7個師,大都傷亡慘重。

    日軍佔領松江後,獠牙顯露。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經浙江、安徽直奔金陵。

    主力則指向嘉興、平望,切斷了滬杭鐵路及公路,與此同時,日軍第16師團在江蘇太倉白茆口登陸,前鋒直指京滬鐵路和公路,與第6、第18師團形成合攏之勢。

    蘇州河北岸的日軍6個師團強渡蘇州河以後,也迅速向杭州灣登陸的第10軍靠攏。

    情況,已經到了相當危機的時刻。

    退守蘇州河南岸的中國軍隊腹背受敵,再不撤退,就會全軍覆沒。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白崇禧再次向光頭提建議,中國軍隊應當立即向吳福線後撤,何應欽等人也提出,已到了不能不後撤之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