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 作品

第258章 內亂(第2頁)

 鄧艾接受詔書完畢之後,監軍衛瓘取出司馬昭手書給了鄧艾。書中說鄧艾信上寫的事情,都需要上奏報告,還不可以立刻推行。

 鄧艾:“將在外,君命可以有所不接受。我既然接受奉詔過去征討,為什麼還要阻攔我?”

 就又寫了一封書信,讓使者帶著書信來到了洛陽。

 這時朝中都說:“古今蜀國崩倒,鄧艾不服軍令,只有一個原因,想要帶兵負隅頑抗,這人不可不防呀”,

 司馬昭更加懷疑猜忌鄧艾。忽然使者回來了,呈送上鄧艾寫的書信。司馬昭拆開封一看。書上寫著:

 鄧艾領命西征,元惡既然已經歸順,就應該因時行事,來安撫歸降的心思。要是等國家任命再行動,那這來回的路途非常遙遠,推延日月。耗費時間

 《春秋》裡面的大義:大夫出了疆土,只要可以安定社稷、利於國家的行為,就可以專心的去做。現在吳國還沒有平復,勢必跟蜀國勾結在一起,不可以拘泥於常理而導致失去了事情的兵機。

 兵法裡還說著:進不求取攻名,退不避諱罪國。我雖然沒有古人的那種高尚節操,也不會自嫌來損害國家。先做下這申狀,見了就知道我已經過去施行了。

 司馬昭看完之後大吃一驚,急忙找來賈充過來商量:“鄧艾仗著有功勞非常嬌縱,任意妄為,反形已經暴露了。這可該怎麼辦?”

 賈充:“主公為什麼升任鍾會來鉗制他?”

 司馬昭聽了賈衝的提議,帶著詔書封鍾會當司徒,讓衛瓘監督著兩路軍馬,把書信交給衛瓘,讓他來鄧艾旁邊監視著姜維,來防止他三遍。鍾會接著讀詔書。

 詔書上說:

 鎮西將軍鍾會所向披靡,他路過的地方沒有能抵擋住的,節制各位團結一心,網羅進退得宜;蜀國的這些豪帥,都自己綁著自己過來歸附;謀劃沒有遺漏的決策,舉事沒有無用功。用鍾會當司徒,進封縣侯,增房產萬戶,封兩個兒子當亭侯,房產千戶。

 鍾會既然接受封賞了,就請姜維商量了:“鄧艾的功勞在我之上,又被封了太尉的職為;現在司馬公懷疑鄧艾有造反的想法,所以讓衛瓘當監軍,派我過來制約他。伯約有什麼策略方針嗎?”

 姜維:“我聽說鄧艾出身微賤,從小去了農家給人到禽畜管理,現在只不過僥倖從陰平這條崎嶇山路上,攀木懸崖,才偶然成就這大功勞;並不是因為善於謀略,實在是走國家大運罷了。要不是將軍跟姜維相拒於劍閣,鄧艾怎麼能成就這天大的功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