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 作品

第179章 封神

黃權降靠了魏國,各位將軍為他引見給曹丕,曹丕:“卿今天過來投降給朕,是想效仿於陳平、韓信嗎?”

 一下子把黃權說哭了:“臣受蜀帝的恩惠,待遇非常好,讓臣在江北監督諸各個軍隊,卻被陸遜絕斷了退路。臣回到蜀國也沒有路,吳國跟蜀國又有切膚之恨,所以才來投靠陛下。敗方的將軍,只要能夠活著就很幸運了,怎麼還敢效仿追求古人的聲名呢!”

 曹丕大喜,:“那,封你當鎮南將軍如何”。

 黃權:“我只是一個投降過來的將軍就堪比重任~實在是不敢當”。

 近臣出來說:“有細作人從蜀中過來,說蜀主劉備把黃權的家屬全都給誅戮殆盡了。”

 黃權:“臣跟蜀國的主人,推心置腹都非常信任,他知道臣的本心是無奈的,一定不會殺了臣的一家家老小的。”

 曹丕信了。

 後來有詩責怪黃權說:

 不願意投降吳國卻願意投降曹丕,忠義之人怎麼能夠事兩朝國家?只是感嘆黃權不願意用死來成就,紫陽書法可不願意饒了他。

 曹丕問賈詡:“朕想要一統天下,是先攻取蜀國呢?還是過去打吳國呢?”

 賈詡:“劉備的雄才大略,還有諸葛亮善輔佐著治理國家;東吳的孫權,能直到虛實情況,陸遜現在帶著兵去了險要地方,隔著江海泛湖,謀劃他們都非常困難。依臣看,各位將軍之中,都沒有能打的過孫權、劉備的。雖然以陛下的天威降臨,也看不到萬全的形勢呀。也只能僵持把守,等待他們二國的變化。”

 曹丕:“朕已經派遣了三路大兵討伐吳國,還有不勝利的道理嗎?”

 尚書劉曄:“最近東吳的陸遜,剛剛攻破了蜀兵七十萬,上下齊心協力,還兼有江湖的險阻,不可以牽制住,陸遜非常有謀略,一定早就做好了準備。”

 曹丕:“卿以前勸朕過去討伐吳國,現在又過來說不行,這是為什麼呀?”

 劉曄:“這是天時不一樣呀。以前東吳多次輸給蜀國,他的勢力頓挫,所以才可以帶著人過去攻打他們;現在既然已經大獲全勝,銳氣已經提升百倍,不可以過去攻打他們了。”

 曹丕:“朕已經決定了,卿就不要再多說了。”

 就帶著御林軍親自過去接應三路的兵馬。之前哨馬報說東吳早就做好準備了:呂範帶著兵過來拒住曹休,諸葛瑾帶著兵去了南郡抵擋曹真,朱桓帶著兵在濡須來防備曹仁。

 劉曄:“既然早就做好了準備,去了恐怕討不了什麼便宜。”

 曹丕不聽,帶著兵走了。

 吳將的朱桓,年紀才二十七歲,非常有膽略,孫權非常寵愛他;這時候在濡須觀看軍隊,聽說曹仁帶著大軍要過去攻打羨溪,朱桓就把軍隊帶過去守羨溪去了,只留下五千騎兵守著城門。

 聽人報告說曹仁讓大將軍常雕和諸葛虔、王雙、帶著五萬精兵跑到了濡須城這裡。濡須城這裡的人都非常害怕他們打過來。

 朱桓按著配劍一副鐵骨錚錚:“勝利還是失敗在於將軍的高下,不在於兵有多少。兵法說:客兵比自己的兵多一倍的時候,主兵也能勝於客兵。現在曹仁不遠千里跋涉過來,人馬都又疲又困。我跟你們一起佔據高城,南邊面臨著長江,北邊還有山勢險阻,用安逸等待他們的勞苦,以主體來制約客體:這就是百戰百勝的法門。雖然曹丕親自過來,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更何況你們呢!”然後下達命令:“傳我軍令,只要去吃喝玩樂就管,讓人看不出我們在守著”

 魏將的先鋒常雕,帶著精兵過來攻打濡須城,帶著望遠鏡遠遠的看著城上並沒有任何軍馬。常雕,這城怎麼沒有人?難道是害怕了:“快點過去看看”,

 走了離城不遠的地方,一聲大炮響的聲音,旌旗開始有素的訓練起來。朱桓拿著刀騎著快馬出來,直取常雕的命。過了沒有三招,常雕被砍落馬下。吳兵趁著勢力衝殺了一陣,魏兵打了大敗仗,死了很多人。朱桓大獲全勝,得到了無數的旌旗軍器還有戰馬。曹仁帶著兵跟著過來了,吳兵從羨溪了出來。曹仁打了敗仗退走了,回去見了魏主,詳細的說:“主公我們一去那裡就中埋伏了,根本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