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悶蛋的夢 作品

第344章 男子高中狀元,回家妻子慘死,黑狗:殺我取血便知真相

    “娘子,你走了,我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你等著,我為你守靈三月就去那邊找你,你不要去投胎,一定要等著我……”



    杭州府建安縣的胡家墓園裡,一個年輕男子披頭散髮,撲在一座新墳前痛哭流涕,悲痛欲絕,這個男子就是胡家的少爺,名字叫胡安良。



    胡家是建安縣的首富,可胡員外早逝,家中婦人劉氏和兒子胡安良相依為命,這劉氏一直守寡沒有再嫁,她吃齋唸佛,樂善好施,經常救濟貧困的鄉鄰,因此美名遠揚,建安縣的百姓稱她為活菩薩。



    沒有了丈夫,劉氏就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了兒子胡安良身上,教導他好好讀書習字,將來考取功名,光耀胡家門楣。



    胡安良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沒有辜負劉氏的期望,可謂是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高中新科狀元。



    胡安良身帶大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回到家中,給母親,妻子報喜,誰知他看到家中一物,猶如晴天霹靂,癱軟在地。



    原來,胡安良興沖沖回到家中時,卻沒有看見妻子李玉兒,而是看見了妻子的牌位,他離家去京城趕考時,妻子李玉兒還好好的,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恩愛夫妻居然陰陽兩隔,任誰也接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



    他發瘋似地質問母親劉氏,李玉兒是怎麼死的,劉氏告訴他,李玉兒與長工王達通姦,畏罪自殺了。



    胡安良根本不相信劉氏的話,他和李玉兒彼此相愛,她怎麼會和王達通姦?在劉氏嘴裡得不到實話,胡安良就去問家裡的下人,可下人和劉氏說得如出一轍,胡安良知道問不出什麼,也就不再問了。



    他來到妻子李玉兒的墳前痛哭,白天痛哭,夜裡都睡在墳地上,不管劉氏如何勸慰,他就是不願意回去,劉氏無奈,只能派人在墳地周圍保護兒子。



    胡安良就如瘋了一樣,披頭散髮追趕那些人,讓他們離開,他要單獨和妻子在一起,不允許任何人打擾他,劉氏沒法,只得把人換成了一隻大黑狗。



    這隻大黑狗是胡安良小時候在外面撿回家的流浪狗,一直餵養至今,養得膘肥體壯,這狗就和胡安良有了感情,看著主人悲傷落淚,狗眼裡也泛著淚花。



    就這樣,一人一狗住在墳地裡,胡安良相信李玉兒決不會是母親劉氏說的那樣,她的死一定是有蹊蹺,可他又無法得知真相,內心十分愧疚,就整日撲在墳前哭泣。



    要說這李玉兒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她家住在建安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父親李三郎是一個農夫,母親王氏,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李三郎每日種地,辛勤勞作,王氏溫柔賢惠,在家紡線織布,李玉兒乖巧伶俐,相貌漂亮,李三郎沒有兒子,就把李玉兒當兒子一樣養著,夫妻二人省吃儉用把她送進學堂讀書習字。



    二人商量著再生一個兒子,一女一兒湊成個“好”字,這個家就算圓滿了,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李玉兒十歲的時候,家中半夜失火,李三郎把熟睡的妻子和女兒救出屋外,自己卻被坍塌下來的屋頂活活砸中,被大夥吞噬了性命。



    李三郎死後,王氏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厚葬丈夫,不久,她也鬱鬱而終,世上就留下一個可憐的小女兒李玉兒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為了讓母親王氏入土為安,李玉來到街上,賣身葬母。



    這日,劉氏去街上買布料,看見街頭圍了好多人,看似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她走上前去,眾人看到劉氏到來,趕緊讓開了一條道,劉氏就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跪在地上,手裡拿著一個紙牌,上面寫著:“賣身葬母”四個大字。



    李氏仔細打量這小女孩,這孩子長得膚如凝脂,明媚皓齒,很是乖巧可愛,就問起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等,李玉兒一一作答,毫不隱瞞,劉氏聽的是眼圈泛紅,於是就派人拿了銀錢,到李玉兒的家中把王氏埋葬了。



    李玉兒年方十歲,一個人孤苦無依,劉氏心善,就把她帶回家中做丫頭,雖說是丫頭,不過王氏對她很是關愛,李玉兒十分感激王氏的收留,對她的扶侍也是盡心盡力,一年四季不離其身。



    夏季晝夜掌扇,冬季給她泡腳按摩,暖被窩……李玉兒的乖巧懂事也贏得了劉氏的認可,對她更是高看一眼。



    轉眼六年過去了,劉氏的兒子胡安良也已經十八歲了,李玉兒出落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二人雖說是一主一僕,但郎才女貌,彼此互生愛慕之情,只是礙於劉氏家教甚嚴,胡安良沒有向李玉兒表白。



    李玉兒作為一個丫頭,雖然對胡安良愛慕,可她知道二人地位懸殊,更是不可能的,於是就把這份真情埋藏在心中,這輩子都沒有打算要表露行跡,只是默默的關注胡安良的一舉一動。



    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一向吃齋唸佛的劉氏要去百里之外的娘娘廟進香,本來李玉兒是要陪著她去的,可她突然患了風寒,於是劉氏就帶著另一個丫頭去了,李玉兒留在家中養病。



    娘娘廟路途遙遠,劉氏又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信徒,每年三月三去燒香,最少半月才能迴轉。劉氏在家的時候,胡安良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書房唸書,如今劉氏不在家中,他就放鬆了不少,來到後花園轉悠,欣賞美好春光。



    他來到園中,看到李玉兒正在修剪花枝,她一襲薄裙裹身,玲瓏有致的妙曼身材,猶如桃花的姣好容顏,在明媚的春光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此時園中的花紅柳綠都被她比得沒有了顏色。



    胡安良一時間看出了神,竟然忘記了走路,李玉兒無意抬眸,發現胡安良正在痴痴地看著自己,一時間也羞紅了臉,趕緊作揖行禮,就匆匆的離開了園子。



    胡安良望著她飄然而去的仙姿,心中也是奇癢難耐,這樣美麗的女子,要是能和她結為百年好合,這輩子也算沒有白活,心裡想著,就得了相思病,吃不下,睡不著,更是無法靜下心來讀書。



    第二日,他又來到花園中,看到李玉兒在給花兒澆水,美得不可方物,由衷讚美道:“園中佳人醉人眼,萬紫千紅看不見,若是此生得美緣,吾甘折壽來相換。”



    李玉兒雖是一女流之輩,但十歲之前也上過幾年的學堂,況且她天資聰慧,聽到胡安良這樣說,心中即喜又怕,喜得是自己心儀的人對自己如此真切的表白,怕的是劉氏知道後不會饒她。



    她滿面羞澀,頷首作揖,就要離開,卻被胡安良擋住了去路,說道:“我愛慕姑娘許久,不知姑娘心意如何?”



    剛才他火辣的詩句就讓李玉兒的心中小鹿亂撞,此時更是心跳加速,臉頰緋紅,低頭不敢看他,說道:“公子是賢身貴體,我一個丫頭如何敢有非分之想?”說完繞過胡安良,就飛也似的逃走了。



    胡安良看著李玉兒的背影,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想只要二人相愛,沒有什麼貴賤尊卑。



    愛情這東西說來也怪,不說破的時候可以一直埋在心裡,默默關注著對方也會感覺到很幸福,一旦說破,就像是決堤的洪水猛獸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



    胡安良得不到李玉兒的回應,心中更是煎熬,夜晚的時候,就悄悄來到李玉兒房間,深情訴說衷腸,李玉兒本就愛慕胡安良,見他如此情真意切,一時間忘記的身份懸殊,在遮遮掩掩中表露了心跡。



    二人青春年少,熱血沸騰,既然郎有情妾有意,接下來的事情本應該水到渠成,但李玉兒是一個保守的姑娘,在關鍵時刻制止住了胡安良,對於胡安良來說,就如到來嘴邊的鴨子又飛走了,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就這樣,二人談起了戀愛,每天晚上,胡安良就會來到李玉兒的房中和她約會,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訴說不完的衷腸,就是沒有超越雷池半步。



    劉氏不在家的半個多月,二人天天晚上幽會,劉氏迴轉之後,胡安良才有些收斂,不敢再去李玉兒的房裡,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看見李玉兒,但也不敢多說話。



    胡安良想起李玉兒就無心讀書,總是坐在書桌前發呆,有幾次劉氏路過書房,走進去看到兒子魂不守舍,就覺得奇怪。



    她想去問兒子緣由,可覺得還是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一日,她又從兒子書房經過,悄悄走近窗子,聽到裡面有說話聲。



    聽聲音就知道,是胡安良和丫頭小紅在說話,只聽見小紅說道:“嗯,知道了。”,劉氏正在納悶,就看見小紅從屋子裡走了出來,她看到窗子旁邊的劉氏也是嚇了一跳,臉色蒼白,好像是做了虧心事一樣。



    劉氏給小紅使個眼色,讓她不要說話,趕緊走開,那小紅就低頭匆匆離開。



    過了一會兒,劉氏輕咳一聲就走進了書房,胡安良見她進來,趕緊坐好,裝作專心讀書的樣子,劉氏說道:“明年春季就要進行殿試,也只有半年時間了,你要抓緊學習,爭取高中,你父親在那邊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