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悶蛋的夢 作品

第343章 男子做客,偷走進士妻子誘姦,鴿子說:留我吃蛋(第2頁)



    原來這秋月是管家劉三的老婆,她原本是濟南府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頭,被劉三看到,就把她搶來為妻。玉娘也把自己的遭遇說給秋月,說她也是被原貴搶來的,二人真是同病相憐,又同時濟南老鄉,關係就更好了。



    轉眼就過去了大半年,玉娘生下一個男孩,坐月子期間,不能行夫妻之事,這讓原貴很是鬱悶,以前他經常去花柳巷喝花酒,勾引別人家的小媳婦,自從玉娘進了家門,他就天天纏著玉娘,再也沒有去外面打野食。



    如今不能和玉娘同房,他就想著出去應急,就在這時,秋月給他端茶進屋,原貴看見秋月,心中便有了邪念,說道:“你丈夫劉三今天回來嗎?”



    秋月說道:“大官人讓他出去置辦貨物,至少要五六天才能回來。”



    原貴聽了心中大喜,邊說道:“秋月可否幫我一個忙?”



    秋月一愣問他要幫什麼忙,原貴就把自己的心思說了,說玉娘生產無法同房,想與秋月發生親密關係,秋月一聽就紅了臉,轉身就要走,卻被原貴一把抱住求歡。



    秋月羞得面紅耳赤,掙扎著說道:“大官人不要著急,在這裡被人看到,傳到劉三耳朵裡就不好了,不如晚上去我房裡。”原貴聽了大喜,就放開了秋月。



    秋月本來就是劉三搶來的,那劉三長得又醜,而原貴長的是風流倜儻,秋月心中也是很歡喜,晚上就為原貴留了門,夜裡,原貴悄悄來到秋月房裡,二人行了雲雨之事,從此之後,二人就成了地下情人,總是趁著劉三不在家的時候偷偷行樂。



    秋月和原貴的事情,秋月也沒有隱瞞玉娘,玉娘聽了並不責怪,而是讓她小心劉三,玉娘不但沒有責怪她,還為她的安全著想,秋月也很感動。



    劉三以前做過山賊,心狠手辣,要是劉三知道她與原貴的事情,一定不會饒過他們的,秋月和原貴偷情就更加小心。



    這日,劉三又被原貴派出去置辦貨品,本來要十來天才能回來的,可這次辦得非常順利,七天頭上就回轉了。



    劉三回到家已經是半夜時分,走到房間門前,就聽到了一陣不可描述的聲音,他一聽就明白了,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腳踹開門,抽出身上的短刀就朝床上的人捅去,一連捅了數刀,手腕都痠痛了才住手。



    房間太黑,什麼都看不見,他只知道有個野男人正在和秋月偷情,就拼命地朝床上的人刺去,這會兒他才回過神來,點燈一看,床上之人居然是原貴,此時他已經氣絕身亡了,而秋月已經不知去向。



    劉三一看出了人命,就連夜逃跑去尋找秋月,可還是被衙門的人抓住了,隨即打入死牢,秋後問斬。



    原貴被劉三殺害,玉娘就沒有了束縛,她收拾行李,準備抱住孩子回濟南去,可就在這時,縣令前來。



    縣令見玉娘嬌美如花,就對玉娘說道:“如今你丈夫一死,你們孤兒寡母也是不易,不如跟我同去,給你物色個好人家。”



    玉娘趕緊跪在縣令跟前,說了自己的遭遇,如今他要回濟南和自己的夫君相聚,縣令聽了也是唏噓不已,很是同情,就說道:“你一個女子抱著孩子也不安全,我讓人送你回濟南府。”



    玉娘趕緊跪下千恩萬謝,拿起行李,抱住孩子,就隨縣令去了,上船的時候,一個婆子幫玉娘抱住孩子,讓她先上,誰知玉娘剛一上船,船就開了,那個婆子並沒有上船,而是跑著孩子走了。



    玉娘知道自己上當了,就大喊大叫著要他們把船開回去,她要找自己的孩子,可這些人根本不理會她,她跑到船頭就要跳河,卻被幾個大漢拉住。



    玉娘坐在船上,悲痛萬分,她本來想著回家和丈夫團聚,沒想到孩子也被人騙走了,自己又不知道被帶到哪裡去,想著想著就痛哭失聲。



    這些人把她送到了蘇州府衙,那時刺史見到玉娘更是驚為天人,對縣令誇讚一番,那縣令見刺史大人喜歡,心中就十分歡喜,就歡天喜地的回去了。



    再說當今朝廷是奸臣當道,有一個姓王的丞相,此人光明磊落,不願意和姦臣同道,多次要求辭官,皇帝不允許,他怕自己被奸臣所害,就不談政事,整日沉迷酒色,安度晚年。



    一些阿諛奉承之輩,就重金購買,或者強取豪奪,弄來美女獻給王丞相,王丞相也是來者不拒,一一笑納。



    蘇州府衙的時刺史見玉娘貌美如花,就把她送給了那王丞相,王丞相一見玉娘也是十分喜歡,讓他做自己的通房丫頭。



    再說濟南府的李仁良,去京城趕考高中進士,半年後才回轉,這半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再想念家中的妻子,終於高中回來,可走進家門,就看見父親老淚縱橫的迎了上來,而沒有見到妻子玉娘,心中很是納悶。



    他趕緊扶住父親,問他為何哭泣,李老漢就把玉娘失蹤的事給自己的兒子說了,李仁良聽了猶如晴天霹靂,也流下淚來,問父親有沒有報官,父親說報了官,但依然是杳無音訊。



    李仁良想到恩愛夫妻如今分離,又不知妻子現狀如何,就心如刀割,整夜地躺在床上流淚,白天也是精神恍惚,什麼事都不想幹,要麼以酒澆愁,要麼傻傻發呆,李老漢心疼兒子,時常勸慰,可也沒有作用。



    這李仁良中了進士,朝廷讓他在京城做中書,他回來是接自己的妻子和老父親的,怎料妻子失蹤,他心中難受,就在家裡多呆了些時日,眼看上任的日子到了,他還沒有進京赴任,朝廷就派人來通知他。



    李老漢勸兒子趕緊去上任,否則就犯了欺君之罪,李仁良沒辦法,只能坐船去上任,而李老漢則留在了家裡,他說要等玉娘回來。



    李仁良不敢違背聖命,就帶了盤纏和官憑坐船出發了,誰知在船上遭遇強盜,他跳入河中,才保住了一條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