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 作品

第500章 李世民吐槽朱翊鈞不夠自信,國本之爭結束


                 說話時,李治非常隱蔽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在聽到了李治的話之後,李世民笑了起來。

  “傻孩子,若是皇帝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那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皇帝死於非命,被權臣架空了。”

  李治瞬間啞然。

  李世民敲了敲面前的桌子,道:

  “朕能看出來,朱翊鈞的心中其實是缺乏自信的。”

  “缺乏自信?”李治聞言不由愕然。

  一個二十多年不上朝,完全不把臣子們放在眼裡的皇帝,竟然是缺乏自信的人?

  在場的大唐群臣也有不少人頗為震驚。

  不過他們都非常識趣,等待著李世民接下來的話。

  自從金幕出現之後,李世民在很多情況下會說一些非常有道理的話。

  這些話,涉及到做人的哲學,乃至帝王之道,以及父親對兒子的教導。

  這可是千古大帝的經驗!

  不少人表面上看起來憨頭憨腦五大三粗的,實際上卻把這些話記得清清楚楚,甚至回家之後全文抄錄。

  他們是真把李世民的話當傳家寶的。

  李世民笑著開口。

  “很多人,童年缺什麼,長大之後就會習慣性地彌補自己,甚至會到非常過分的地步。”

  “朱翊鈞就是這個樣子的,從小到大他一直被嚴厲的管制著,所以長大之後他就會特別叛逆,誰只要不合他的意他就立刻想方設法進行懲治。”

  “從張居正到馮保,接著是最後的不上朝,都是這種叛逆心態的體現。”

  李治若有所思地點頭,道:

  “但這和他缺乏自信似乎沒有什麼關聯啊,父皇。”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叛逆的,比如說……朕。”

  “朕十八歲就跟隨皇考徵戰天下,二十八歲就平定天下了。”

  “朕想滅誰,誰就一定會死。朕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朕無需叛逆,因為朕——言出法隨!”

  這一刻,貞觀大帝身上的那種自信和霸氣,展露無遺。

  他目光看向李靖,緩緩道:

  “就比如說,李靖。很多人都說,李靖會成為下一個司馬懿,說朕是故意想要坑死李靖的。”

  “還有人說,是朕把李靖逼得只能把家裡的影壁拆了,每天開門取樂如同小丑伶人一般。”

  “李靖,你說說,這是真的嗎?”

  李靖搖了搖頭,道:

  “回陛下的話,老臣只是在隴西李氏守了一輩子的規矩,到老了不想要再繼續折磨自己罷了。”

  李世民嗯了一聲,目光收回到了李治身上。

  “治兒,你可能想說,李靖就算心裡有意見,也不敢和朕說實話啊。”

  “那你可知道,當年皇考要殺李靖的時候,是朕開口救了他?”

  很多人都知道李靖在貞觀朝拆掉影壁飲酒作樂安享晚年的故事,都知道李世民對李靖那個關於司馬懿的笑話。

  但事實上,真正對李靖動了殺機,並且實施了兩次的那個大唐皇帝不是李世民,而是唐高祖李淵!

  隋朝末年,李淵在晉陽留守任上以征討突厥的名義招兵買馬。

  當時也是大隋公務員的李靖敏銳地看破了李淵想要造反的企圖,於是果斷前往長安去告發李淵。

  但路上種種原因,當李靖抵達長安的時候,李淵緊隨而至並很快攻克了長安城。

  拿下長安城的李淵得知有個李靖的傢伙竟然敢告自己的密,直接就讓人把李靖押上斷頭臺砍頭。

  面臨生死危機,李靖大呼一聲。

  “公起兵為天下除暴亂,欲就大事,以私怨殺誼士乎?”

  李淵聽完,鳥都沒鳥李靖一下,就下令行刑。

  但站在李淵身旁的李世民聽完,卻動了愛才之心。

  在李世民的勸說下,李淵留了李靖一命,讓李靖為大唐效力。

  由於李靖是“五姓七望”中隴西李氏的定著房嫡子,大唐由此也獲得了隴西李氏的支持。

  後來還有一次,李靖征討蕭銑不利,李淵也直接下令讓監軍許紹弄死李靖,熟知前線情況的許紹為李靖求情,李靖才第二次在李淵手下逃生。

  這也是為何李靖會在玄武門事變中選擇中立的原因。

  一邊是兩次想要弄死自己的皇帝李淵(李建成作為李淵選定的太子,在天下人看來理所當然和李淵一派)。

  另外一邊是救過自己一命,還在起事前夜親自到訪,許下重磅承諾的秦王李世民。

  坦白說,李靖沒有直接起兵響應李世民,就已經算是對李淵足夠忠誠了。

  李世民笑呵呵地開口。

  “朕連魏徵都能容,卻容不得一個被朕救過的李靖?”

  “以朕的軍事才能,卻還要擔心比朕老幾十歲的李靖發動叛亂成為下一個司馬懿?”

  “治兒啊,能這樣想朕的人,他們都低估了朕的自信。”

  李世民說著,聲音漸漸提高。

  “別說是李靖了,就算是嬴政、劉徹、朱元璋出現在大唐,朕一樣能給他們封侯拜相,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這是大唐,朕的大唐。”

  “朕即大唐,有何懼之!”

  李治心悅誠服。

  這一刻,他發自內心地明白了自己和父皇的差距。

  自信!

  自信這種東西,很多人都有。

  甚至,朱翊鈞也有。

  朱翊鈞的能力,不足以支撐起他的自信。

  但李世民可以!

  所以李世民是唐太宗,所以貞觀朝能臣輩出。

  是大唐其他時代沒有人才嗎?

  不可能。

  華夏大地,英才無數。

  任何時代都有傑出的人才。

  問題是,千里馬易得,伯樂難求!

  李世民就是最為傑出的伯樂。

  有了這個伯樂,才有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牛進達……

  等等等等,諸多貞觀名臣。

  這些大臣並非沒有缺點短板,但他們在李世民的麾下能夠發揮出最大的長處。

  這就是為何李世民明明並非開國皇帝,甚至也不是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卻被公認為大唐乃至華夏五千年最出色的皇帝之一的真正原因。

  不是大唐成就了李世民,是李世民成就了大唐!

  無論在任何一個朝代,無論任何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