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遊騎兵


送走豬隊友大伯朱守仁一行三人,解決了一個隱患,朱平安頓覺輕鬆了不少。

不枉自己略施手段,給他們“看”了幾篇精心準備的故事,原以為還要再給他們看幾篇故事,沒想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這就受不住了。

看著大伯他們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朱平安微笑著返回校場,查看將士們騎術情況。

浙軍加緊操練騎術已經兩日了,不過騎兵不是那麼好練的。浙軍老兵由於接觸馬時間長,騎馬都很嫻熟了,不過也僅此而已,想要成為合格的騎兵,用劉牧的話說,至少還需要兩個月時間才成。

騎兵可不是騎馬奔馳那麼簡單,騎射這一項,光合格水平就得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練成,更不用說還有馬術、隊列、馬上格鬥等騎兵必備技巧,一整套下來,至少得半年左右時間才能訓練出一個合格的騎兵。

江南缺馬,義烏新兵又都是農村人,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馬,這兩日加緊操練下來,他們大部分也只能做到騎在奔馳的馬背上不被摔下來而已。

不過,這也達到朱平安預期了。

朱平安也沒想著能在這麼短的時間練出一支騎兵來,能會騎馬就可以了,騎馬可比步行快多了,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浙軍機動靈活性了。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倭寇,朱平安對浙軍做了輕微調整。

一伍騎馬嫻熟的浙軍老兵搭配一伍騎馬生疏的義烏新兵,組成一支遊騎兵。



朱平安往蘇州四面八方派出了十五支這樣的遊騎兵,每兩個時辰回營輪換一次,令他們在蘇州周邊遊曳。一方面鍛鍊馬術,一方面監視倭寇。

除此外,朱平安還騎馬走遍了蘇州周邊,精挑細選了十五個高地,都是宜於互相瞭望的高岡、丘阜,令人在其上搭建了簡陋的烽火臺,十五高地共搭建了十五個烽火臺。

十五個烽火臺以蘇州城為圓心,呈三環分佈,每一環有十個烽火臺,每環間隔八里。

古人烽火臺一般間隔十里,朱平安擔心距離太遠,不易於觀察,改為了八里。

至於狼煙的焚燒材料,狼糞不好找,馬糞營地裡多的是,晾曬的半乾半溼的馬糞,配合上油脂、乾柴、溼柴還有蘆葦、艾草,以乾草乾柴和油脂引火,續上半乾半溼的馬糞還有溼柴,一旦點燃起來,濃濃的黑煙滾滾而上,八里之外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