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不愧狀元之才


眾人一片驚歎、驚詫聲中,胡宗憲卻是微微搖了搖頭,略有一些失望的說道,“朱大人所說的刺刀,可是借鑑了銃槍吧。據《大明會典》記載,景泰二年,神機營出現了銃槍,即在火銃口中塞入短杆矛頭,用於刺殺之用。不過,銃槍只延續了數年便絕跡了,蓋因短杆矛頭直接塞入火銃口中後,火銃便無法開火了,只能作為一個插有槍頭的銃槍使用,銃槍和火銃一山不容二虎,而且銃槍這隻虎也是一隻瘸腿的老虎,銃槍插入火銃之中,連接並不牢固,容易脫落或鬆動,影響發力,實戰中還不如一把紅纓槍好使,所以銃槍很快就淘汰出軍備隊列了。”

胡宗憲說完後,眾人如醍醐灌頂一樣,頓時恍然大悟,明白刺刀是什麼了。

“啊,原來銃槍早就有了啊,還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怪不得我們沒聽過。”

“胡御史還真是博學多才啊,不愧是知兵的。沒有一個兵刃是胡御史不知道的。”

“原來朱大人借鑑的銃槍,只是把短杆矛頭換成刺殺的刀了而已。”

“只是把矛頭換成了刀頭而已,銃槍的毛病,刺刀一個也不少,銃槍在戰火和時間考驗下都被淘汰了,只是換了形狀的刺刀又豈有幸免的道理。”

明白刺刀是怎麼回事,以及被淘汰的歷史後,眾人又佔據輿論高地了。

“呵呵,胡大人,諸位大人,我確實有受到《大明會典》中記載的銃槍的啟發,不過我所說的刺刀跟銃槍不僅僅是形狀的差別,而是有本質的區別。”

朱平安在胡宗憲等人的失望、質疑的注視下,微微笑了笑,輕聲說道。

說完,朱平安輕輕拍了拍手,對臺下的親兵點了點頭,給了一個眼神示意。

很快,便有一個親兵拿著一個火銃和一個刺刀樣品走上臺來,交到了朱平安的手中。

朱平安接過後,將火銃放在桌上,一手拿起刺刀,一邊展示給張經、胡宗憲等眾人,一邊緩緩開口說道:“總督大人,趙大人,胡御史,諸位大人,這就是刺刀,是我特意為火器短兵相接準備的一大利器。我看了《大明會典》銃槍出現和淘汰的短暫歷程,我一直在思索,銃槍或者說冷兵器和火銃只能是一山不容二虎、有我沒他有他沒我的關係嗎?能不能共存,可以可以相輔相成,互相成就?!我深思苦想了很長時間而不得,然後一次靈光乍現,我從火炮鐵箍上得到了啟發,於是就有了現在我手上的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