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欣欣向榮


嘉靖三十一年秋末,江南洪災方興未艾,在臺州府各地被水患蹂躪掙扎的時候,靖南縣拉開了“以工代賑”的序幕。這一日,靖南縣共有六項工程同時施工,朱平安親領最大的以工代賑工程——東湖工程。

為了以工代賑順利開展,朱平安已經提前令人去附近太平等縣兌換了6萬兩銀子,全都兌換成了銅錢,放在了縣衙錢庫裡。開工後,由馬車拉著一車車的銅錢奔赴各工程區,一車車的銅錢晃花了一眾百姓、難民的眼睛,讓他們把心徹底放到了肚子裡,再也不擔心幹活領不到工錢了。



當然,馬車由持刀的差役看守,也沒有哪個不長眼敢打馬車的主意。

東湖工程區是朱平安此次以工代賑的重點工程。

朱平安查閱過縣誌,靖南這個地方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每隔三五年都會鬧一次小水災,每隔七八年都會鬧一次大水災,靖南老百姓總是面臨著水澇災害的威脅。

朱平安在洪災前後,翻山越嶺,下河涉水,計算河床比降,將靖南地形勘察了兩三遍,藉助於現代學到了地理經驗知識,總算是摸清靖南經常鬧水災的原因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地勢。靖南依山面海,地勢總體是是西高東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西邊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中部丘陵緩延,東部平原灘塗寬廣。靖南境內的河流曲折蜿蜒,流向總體與地勢相同,由西向東注入大海,東部山脈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峰也就勢高量大,水位也就自然暴漲暴落;中東部丘陵和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流流速頓減,每當遇汛期的時候,西半段過來的迅猛河水、山洪,往往來不及渲洩,所以也就容易河水氾濫造成水災了。

朱平安勘察出原因後,便有了這東湖工程。

在靖南縣城以東十五里地方,緊挨著三里河、苕溪,開挖一個周長十餘公里的東湖。每年汛期一到,河水暴漲時,便開閘洩洪進入東湖,蓄水分洪;而當旱期時,三里河、苕溪水位下降,東湖水位高於三里河、苕溪時,所蓄積的湖水隨時可以歸還三里河和苕溪。如此以來,可保靖南百年無水患之災,還可以灌溉周圍的田地,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