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七百四十六章 篩選題本


鄢懋卿將這四本題本取來後,隨後放在了桌上,今天下午進獻的文章,他尚有五本沒有看完呢,等看完了下午進獻的題本,再看這傍晚的五本也不遲。


仔細翻閱了下午剩餘五本中的三本後,鄢懋卿不由搖了搖頭。


這三本里面沒有一篇可看的,要麼是文筆一般,要麼是文章題意一般,要麼就是老生常談的佛道之辯,總之都太過普通了。


翻開第四本時,鄢懋卿也沒報太大希望,看了數秒後,果然剛剛沒有報希望是對的,這篇文章文筆雖然出彩,可是題意一般,內容也什麼出彩的地方。


在鄢懋卿動手審閱第五本題本的時候,那邊座位上嚴嵩已經快抄寫完了。


嚴嵩浸**法六七十年了,速度和質量早就能一同兼顧了。


一邊抄寫,嚴嵩一邊點頭不已。


嚴世蕃捉刀的這篇《老子化胡論》,讓嚴嵩幾乎拍案叫絕,不愧是我麒麟兒,這文章寫得真是妙極,妙極。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在歷史上真有其人,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的無上經典,後來老子的學說被老莊進一步發揚,是道教宗師。


據《史記》記載,老子在函谷關前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一書後,便西出函谷關,從此便杳無蹤跡了。


嚴世蕃就是從這裡入手,進一步延伸發展,他在文章中說老子騎青牛西出函關,並非不知所終,其實是到了身毒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到了身毒國後,老子就化身成了身毒國的釋迦牟尼佛,即老子入夷狄而為浮屠。


最後又化用孔子請教老子之典故,借用《道德經》之語總結說: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佈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立意新奇,遵道抑佛,讓嚴嵩悅之便大喜,抄寫起來也是飛速,很快便抄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