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有打臉的衝動


眾人潛心構思,揮毫潑墨,一時間,墨香蓋過了菜香。


不時有人寫好了詩,不時有人將詩詞傳於眾人,不時有詩傳到最前面那一桌,在座的都是舉人之才,科舉中的佼佼者,做的詩也都不差,所以不時就有兩三篇佳作得到大佬們的肯定。


《竹》


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


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


郭子諭的《竹》詩也傳了上去,而且還得到了首桌大佬的肯定,這讓他不免有些沾沾自喜,放眼望去,只見末席朱平安仍舊隻字未寫,不免覺的此天賜良機。


於是,郭子諭向其他串桌交流的舉子一樣,端起一杯酒慢悠悠的來到了朱平安他們那一桌,跟在末座的諸位舉人,寒暄一番,交流詩詞一番,共飲了一杯。


然後,郭子諭好像突然發現朱平安面前那空空如也的一張白紙,做作的驚訝出聲:


“朱賢弟素有才名,怎麼此刻卻尚未動筆啊?”


郭子諭的這一聲驚訝,吸引了臨近幾桌的舉人們,大家都寫好詩詞了,雖然不是都得到了首座大佬的肯定,但也都不差。此刻聽說有人還沒有寫出來,不由好奇的轉頭來看。


末座的末席,可與楊閣老相比的少年天才......


可是此刻卻是隻字未寫,是吸引眾人注意?還是徒有虛名?


然後大家不免有些自己的想法。


“朱賢弟出自山村,山上也多有松竹梅吧,可是平時所作好詩太多挑花了眼了?”


郭子諭又裝作替朱平安說話似的,不經意間將朱平安出自山村的底細抖落了出來。


然後眾人看向朱平安的目光就微微有些異樣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聽說朱平安出自寒門,多了幾分讚賞,但並非主流而已。


古代門第觀念還是很根深蒂固的,古代文化太講傳承,古代官場更是最看重門第。這也是事實。顯赫的世代官宦和世代書香門第,代代都有名人輩出。而地位低下的百姓要想躋身社會上層比鯉魚跳龍門還難,少有名人。這個殘酷的現實不能不使人們對門第看的很重。


所以當眾人知道朱平安出自寒門時,除了部分欽佩外,大部分還是異樣的,寒門走出來的小子。沒有關係沒有錢財,能有多少發展。


此刻隻字未寫,再聯想一下他這次中舉是最後一名,不得不讓眾人有些懷疑。鄉試時,數萬生員奔赴考場。多少出自書香門第的生員從小就被長輩教書寫字,寒暑不殆,除了吃喝就是學習了,可以說是職業考生,教育環境又好;他一個寒門子能在一堆職業考生中脫穎而出,對這位少年天才來說,運氣應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