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中的意外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鄉試非是童生試所能比擬的,即便是草稿紙也是如此的優秀,朱平安展平剛才記錄考題的草稿紙,對草稿紙的質量讚不絕口。


這一場三天兩夜的考試共需要做七篇八股文,四書八股文三篇,五經八股文四篇。這種題量因人而異,有的考生可能不到兩天就做完,但是有的考生三天兩夜也有做不完的。朱平安看完所有考題,覺的自己晚上用不著就可以做完。


毛筆蘸墨,鋪開另一張草稿紙,朱平安開始從第一道開始往下做。


第一題是四書義:“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這是一道很標準的四書義八股,出自《論語.衛靈公第十五》,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的遺恨是到死而名聲不被人稱頌。”


這是孔子說的一句肺腑之言,人生在世,不過名利二字。一個“名”字,白了多少少年頭,流了多少英雄淚!雁過留聲,人患無名。孔子自己雖然反覆申說“人不知而不慍”之類的話,但也感嘆“沒有人知道我啊!”(《憲問》)不被人知道,不被人瞭解,也仍然是孔子作《春秋》也是為了“自見於後世”。(《孔子世家》)說穿了,正是“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因此,儒學並非不重名,並非不喜歡“令廣譽施於身”(孟子語),而只是反對聲聞過情,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罷了。


這句話理解起來容易。做起來也簡單。


朱平安幾乎蘸了墨,便開始下筆,像是有神明在幫助似的。


“無後世之名,聖人之所憂也。”


這一句是破題,可以說是非常標準的破題。名聲不能在後世傳揚,這是聖人所擔憂的事情。


破題後,朱平安將毛筆在硯臺上蘸了一下,又繼續往下寫:


“夫一時之名,不必有也,後世之名。不可無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夫子若曰:好名者,人之恆情也。故下士求名,人亦不得以為躁,但我恨其急一時之名。而非千秋萬世之名耳。若君子則知所以審處於此矣。


......


蓋有大於此者而已,有久於此者而已。若夫營營於旦夕之間,是求速盡者也,好名者豈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