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鬥蠱過程


 對於開梅山這段歷史,王知恩是本來就有所瞭解的。

 他們家祖上就是開梅山之後“奉旨”填過來的。

 只不過如阿哚這般隱秘可能連野史之中都少有流傳。

 朝廷與峒民達成協議之後,又實施了以後舉措,促進融合,讓梅山之地真正歸於王化。

 一,建邑置縣,加強地方政權建設,同時在官員任命上依照漢制,知縣由朝廷選派流官,鄉里長則由土酋兼任。

 二,開庠序,興禮樂,講道勸義,教化峒民移風易俗。建承寧寺、啟寧寺,以禪侵巫,文化全面植入。

 三,建立五寨,強化治安。

 四,組織移民摻沙子。起初,朝廷招募流人入籍,但效果糟糕,因為流人多為犯人或破產農民,這些人惡習難改,常因為非作歹被當地人殺掉。

 此後朝廷吸取教訓,禁止流人遷入,分別在熙寧六年,元豐三年,兩次下詔,詔曰:

 “移民不分老少,不分官宦,不分富貴,五丁抽二,三丁抽一,奉詔入楚,以實梅邑”。

 梅山巫文化濃厚,禪宗的“文化入侵”效果並不明顯。

 但隨著這次移民,贛地正一傳入此地。

 巫、道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一脈相承,只不過和最早期的道教一樣,重法而輕教義教化之功。

 慢慢地正一法與當地巫法開始融合,形成了最初的師道。

 ……

 可以說,民族與文明的融合避免不了血淚。

 王知恩作為漢人,但同時又是梅山法的繼承者,對於這段過往,無法評說。

 站在雙方各自的立場來看,誰都沒有錯。

 龍婆婆他們說到阿哚成為了英雄之時,阿哚卻嗖地回到了銅杖之內。

 後面應該就是關於她為何被封一事了,王知恩覺得繞不開“人心”兩字。

 果不其然,龍婆婆後面所說證實了這一點。

 阿哚確實被當成了“英雄”對待,大家對她很是尊敬,甚至成為了“活著的蠱神”。

 但是慢慢地阿哚發現了不對,因為再沒有人願意靠近她這個英雄,而且她發現自己長不大了。

 人人對其敬而遠之,以前玩伴也不敢再靠近她,甚至還有母親拿她嚇唬自家孩子。

 與其說敬而遠之,不如說是“懼而遠之”。

 她為族群付出了這麼多,承受了百毒噬體之苦,好好的皮膚變得猙獰而恐怖,但換來的卻是這麼一個結局。

 絕大部分人都無法接受這一點,何況她還是個心性並不成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