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拔不出的腳

下午四點左右,王知恩奶奶正在自家小池塘邊洗衣服,一個女娃娃的聲音傳來:“奶奶,在洗衣服呢?” 奶奶抬頭一看,原來是陳怡妹。

 “是怡妹子啊,你們放學啦,怎麼沒看到我們家恩恩啊?”,奶奶問道。“他今天沒和我一起嘞,他和張維還有一個新同學從娟衝那邊走的,那邊遠一點應該晚點就到了”,陳怡妹回答道。“哦哦,那你快些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莫去耍水啦!” 王知恩奶奶叮囑道。“曉得的,奶奶”,陳怡妹乖乖di應下。

 孫子還沒有回來,王知恩奶奶倒也沒有擔心,張維她是認識的,王知恩平時上學基本都是和陳怡妹一起,放學則偶爾會繞道一點從張維家那邊回來,不過從張維家到王知恩家還有一段需要他一個人走,不像經常走的這邊 一路都有陳怡妹和高年級的夥伴一起,他就走的比較少。

 回到王知恩這邊...

 鈴聲響起,當天的最後一節課上完,老師通知放學後,同學們便收拾好書包,三五成群高高興興地相繼回家。受李軍邀請,王知恩這次沒有和陳怡妹一起,而是和張維以及李軍一塊走的另一條路,李軍說可以一起先到張維家把作業做了,然後他倆一起送王知恩回家,認個門以後好找到他家一起玩耍。

 一路嬉戲打鬧,三人來到了張維家裡,屁股還沒坐熱,李軍就催促著說要趕緊寫作業,王知恩當時還納悶“這哥們真愛學習,比我和維吉還積極”。(當地方言稱呼男孩,喜歡在名字後面加吉和伢,發音又和雞鴨一樣,於是那邊的小男孩就成了這個雞,那個鴨。)

 王知恩想著早點做完作業也好,剛好能趕回家練功,便也拿出作業寫了起來。李軍那邊已經在飛快地動筆,不同於王知恩和張維兩人先做數學,他是先寫的日記,而且速度飛快,三下五除二就寫完了。寫完日記,他又拿出格子本抄寫起生字。“這老幾估計語文成績不錯啊,日記寫得這麼快”,王知恩見此心裡想到。

 不一會兒,王知恩做完了數學作業,剛準備裝進書包就被李軍一把奪過,生字也不寫了,直接拿王知恩的數學作業抄了起來。“靠,我說怎麼邀請我們一起做作業,還這麼積極,原來是想抄啊!!!” 王知恩無語。。。

 ......

 三人寫(抄)完作業,又玩了一會,見天色漸暗,張維說:“我們把琰伢送回去吧,五點了,他回去還要練功嘞”。 “琰伢?練功?” 李軍疑惑地問道。“琰伢就是王知恩,他小時候身體不好,他爺爺就教了他一套武功,我也跟著練過幾次,你要感興趣,一會我們到他家了可以叫王四爺爺教你”,張維解釋道。王知恩字爭琰,這是他小時候橋道士給他取的,張維和王知恩認識的早,關係又鐵自然知道此事,為了表現出兩人關係的不一般和內心的一點小驕傲,他不喜歡和別人一樣叫他班長,與王知恩對話時叫老幾,與人聊起時就稱呼為琰伢,之前還纏著父親要他給自己也取一個“字”,不過張父沒答應。後來三個人的外號都是癲子,雖然沒有比這還鐵的稱呼,但他們彼此之間還是按名或字稱呼對方。

 ......

 “我靠,武功?我說今天他咋能那麼帥氣地把我砸過去的課桌按住,趕緊的,走走走!去他家!” 李軍聞言迫不及待地說道。

 於是他們便收拾了作業,一起向王知恩家走去。張維家去王知恩家的路並不寬,是一條將將能過拖拉機的土路,路兩邊長著高矮不一的各種樹木,在樹之間的空地不時地有一座座墳墓露出,大部分是土墳,偶爾有一兩座水泥封的。清明節剛過,墳頭上立著墳主後人掃墓時留下的掛幡,掛幡是一種用白紙或者紅綠彩紙剪成的富有陰間美感的物件,一般清明時掛在逝者墳頭,這邊人稱這為“掛山”,意為給逝去的人送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