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咬鉤


 做局這種事,瞄準的無非是局中人的渴望和恐懼。

 貪財好色的,愛慕虛榮的,對權力的追求,不甘心失敗的,等等,針對這些風險人群,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當有了“他能帶給我想要的東西”的印象之時,也就一步步陷了進去。

 根據沈小勇和王伍給的信息,瞭解到王德喜在招生中遇到的困境,編造了一番話術。

 在觀察到王德喜的注意力,從曾離轉移到針對招生業務的詢問之後,李樂感覺到放出的誘餌終於有了效果。

 “王校長,我們的看法是,教培市場在經過一段無序發展之後,誰能提前用市場經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帶入進來,誰就能在後面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就像我剛才說的,兜底。什麼是底,就是成本控制,成本穩定控制了,再去開源,可以快速轉化為正向的經營利潤。”

 “沒有轉化成正向利潤的招生,實際上就是成本。不知道您覺得對不對?”

 王德喜點點頭,“哎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難得田總對行業有這麼深刻的理解,你今年有......”

 “二十四。”

 曾姑娘聽到,歪頭瞅了兩眼,倒也是,今天這身打扮,加上剛才的談吐,倒是個少年老成的氣質,再說大幾歲都有人信,比班裡那幾個還會演。

 王德喜笑道,“年輕有為啊。”

 “哪有,還得和王校長您這樣行業裡的老資格多學習。”

 “哎,你剛才說的,招生的工作,那個可什麼來著?”

 “可持續經營。”

 “對,就這個,方不方便再說說?”

 “這有什麼?本來就是要把方法和理念傳遞給培訓學校和機構的。”李樂端起茶杯喝了口。

 “招生這個動作,需要理解成兩步,一是引流,二是銷售。”

 “引流?”王德喜聽到新名詞,疑惑道。

 “我們可以把有意向參加的補習的學生,認為是水池,而各個補習班和機構從這個水池中把水引到自己那裡的過程,就是引流。”

 “一家可持續經營的機構,首先要解決就是引流的問題。中間涉及到引流的目標人群的選擇、引流渠道、方法......這只是第一步,但我們好多機構,其實只是重視了引流,認為人招進來就萬事大吉......”

 “而可持續性,在於銷售的轉化。涉及到需求分類,登記的劃分,針對不同人群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