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199章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鐵路食品廠原來是為了安置鐵路職工子弟裡的待業青年,創辦的一個集體企業。

 主營業務就是生產糕點,麵包,雪糕飲料,銷售的渠道就是列車上和車站候車大廳。

 待業青年換成現在的詞,就是已經暫停發佈失業率的“城鎮十六至二十四歲年輕人”。

 名詞很老,時代也有些遠。

 這批人主要是開放後國家不再安排工作的,初高中沒有升學的那批人,還有一部分是大時代之後返城的。

 全國算起來上千萬不止,整天遊蕩在社會上,沒人管沒人問,逐漸成了不穩定因素。

 那些年的“嚴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於這批人。

 大國企還好點,都是自己的職工子弟,爹媽沒到退休年齡,家裡還有兄弟姐妹,沒法安排頂替,只能成立各自的待業青年管理辦公室,簡稱“待管辦”。

 要麼組織這群人參加學習,要麼安排企業裡一些臨時性的工作,再給點勞務費,總之是得先管起來。

 “鐵老大”更好辦,不是暫時沒活幹麼?那就自己出錢,成立各種企業,什麼大集體,小集體,服務公司、飯店、百貨公司,甚至旅遊公司、電器公司統統搞起,不僅收自己家的孩子,外面的也收。

 一開始還好,待遇收入和正式職工也差不多少,不過隨著時代發展,這些和臨時工差不多的人,收入福利和正式職工越拉越大。

 心裡不舒服,要麼跳出去自己幹,要麼在“大集體”裡得過且過混日子,而那些企業,苟延殘喘。

 鐵路食品廠就是如此,從原來的兩百多人,變成現在的五六十號人,車間設備閒置一大片。

 就靠著壟斷列車和車站候車大廳的小賣部,還能有點收入,日子是越過越差。

 “待管辦”變成了鐵路服務管理公司,那邊的,經理和李晉喬是酒友,一次酒局上說起這件事,車間設備總空著不是事,當初也是花大價錢買的,太浪費了。

 老李琢磨琢磨,便拉著成子去了食品廠,考察一番,和服務公司簽了掛靠合同,承包了一個車間,還能用鐵路食品廠的名義,給列車和車站供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