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110章 人家也是貌美如花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高二暑假,又去了燕京大半月的李樂,回到學校後,眼見著班裡陌生的面孔又多了幾張。

 高一相差不大,高二兩極分化,高三,就是天上地下。

 無數考場英烈先賢的經驗,再一次應驗。

 原本分班時的人,經過一年裡幾次考試的出出進進,到高三開學時候,已經換了十幾個。

 有個別班主任找到王加強,說娃們都很用功,一次考試就換了班,有點太嚴苛。

 可老王說,“誰不用功?學校裡,下次考好了,還能調回好班。可真到了社會上,掉下來還能翻身的又有幾個?我們育人,不止教文化教知識,更要讓娃娃們提前做好適應社會殘酷性的心理準備。有個抗壓強大的心,比什麼分數都強。”

 老師們沒話說,只能把這種緊迫和壓力繼續維持,火煉真金。

 許是閱歷心態不同,李樂更能體會王加強的這種用心。

 學生們的遺憾是當年沒努力,老師的遺憾是如果那時候再多給講幾道題,多給兩張卷子做一做,或許就能讓他們換一種活法。

 自願和強迫相結合,逼也得把人給逼出來。王加強壓學生,更壓老師,就是為了不留下這些遺憾。

 有了分化,學校開始幫著找出路。

 有點藝術細菌的,去學美術,去學播音主持,去學唱歌,哪個提高快,就學哪個,怎麼著都得把大學給上了。

 實在圈畫不圓,譜識不全的,除了硬拼學習別無他法。

 抽調各科老師弄補習班,晚自習用來補課。挨個過篩子,一對一單挑。即便到最後上不了本科,也有大專,中專。

 各種競賽,那些偏科偏才的,都去走一遭。

 數理化,語史外,只要能拿獎,學校就準備在高三開始推薦保送。名校不行,就聯繫普通院校。

 王加強就像銷售員一樣,挨個翻著部裡規定能招保送生的大學,有機會就聯繫,拿著獲獎證書和簡歷,推銷手裡的學生。

 高一時,還有些鬆弛的喧囂,到了高二,就成了默默和自己,和同學,和老師之間默默的較勁。

 一片平靜之下,在積蓄著壓力和能量,為的就是在最後一年的六月六日,噴薄而出。

 李樂沉浸在這種大家夥兒一起攢勁向前衝的氛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