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章


 “越王賢明,天下皆知,其文治武功,更是有目共睹。”徐敬宗跪地道:“天下需要陛下的帶領和治理,但天下同樣需要儲君穩定。

 改過縣男之事已經有幾年了,天下雖然承平,可百姓不知儲君也。

 難免人心浮動。

 越王承上啟下,乃萬民所盼。

 陛下行禪讓,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三皇治世,必然名傳千古。

 微臣在斗膽一句,就算儲君做的再好,那又如何?

 臣昔年讀書,躲在書房裡,便覺得天下事,已然在胸。

 當臣走出書房後,卻發現,一屋的書,依舊不能瞭解天下事。

 就算臣把一屋子的書給讀爛了,也不可能知曉天下事。

 陛下尚且年輕,太上皇依舊建在,不如在身後扶持新皇,若犯錯也是人之常情。

 在座的敢說自己沒犯過錯?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犯錯而不自知。

 那就說明此人沒有進取心,只知道遵循古言,用碌碌無為來表示,都算是留面子了。”

 徐敬宗這一番話,讓在場的人都皺起了眉頭。

 李世隆倒是不生氣,甚至覺得有點道理。

 “就算是陛下,也曾犯過錯誤,不也是在諸位朝臣的勸誡下改正?”徐敬宗反問眾人,“可有損陛下的威嚴?並不會!

 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家國大事,千千萬,現在不犯錯,不吃虧,什麼時候犯錯吃虧?

 我們的作用是什麼?

 不就是為了輔佐君王嗎?

 若連犯錯都不允許,那陛下還要我等作甚?

 難道養著我等吃乾飯不成?”

 “徐敬宗,你少在這裡繞彎子。”竇玄齡道:“你說的有點道理,可老夫考慮的並不是這些。

 君王犯錯,臣子補漏,天經地義。

 今天是陛下壽誕,這裡也不是太極宮,而是承天門外。

 幾十萬的百姓在此,不是談論此事的好時機。”

 “竇御史大夫說的沒錯,這裡的確不是談論此事之地。”杜敬明道:“你說的這些,我們都明白,可有一點你卻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