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這兩種弓選材苛刻,造價遠在傳統弓之上。

 以大周當前的物價,一把大弓造價超過五十兩,一把長弓造價超過四十兩,其中包括馴弓的費用。

 大弓的設計理念已經超越了長弓,弓體用的是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比紫杉木來得容易點,但比長弓更加要注意防潮、防腐和蟲蛀、開膠。

 普通的教書先生,一天工錢約為七十文,在大周算是過得比較滋潤的階級。

 七十文,只夠買一支大弓或長弓專用的箭矢。

 可以說,段雲衣是在全力支持他梁蕭和諸葛暉的軍器改革。

 當然,梁蕭是軍器改革的主力軍,貢獻了除連弩之外絕大部分的新式軍器。

 送到梁蕭手裡的大弓,目前只有一萬把。

 因為紫杉木稀缺的關係,長弓暫時只出產了八千把。

 兩種弓的專用箭矢,各百萬支,其實不多。

 就是這樣的產量,已經是段雲衣讓軍器監裡的弓匠全力開動,給足了賞錢。

 諸葛暉甚至經常帶人巡視軍器監,只求提高效率。

 北胡今年應該會南下入侵,時不我待!

 這些參與制作弓箭的人員,按照各自的重要性和實際生產效率,定好比例。

 每製作好一把長弓,或者一千支箭,朝廷都會額外賞賜一兩銀子,按比例分賞。

 這些弓匠面對如此誘惑,恨不得從白天干到黑夜。

 秦百里看著梁蕭有條不紊分配大弓和長弓,微微頷首,眼裡更多了幾分敬畏。

 他已經知道了,這幾種軍器都是梁蕭提供、設計的。

 這些新式軍器固然強大,到底能在戰場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還得等實戰驗證。

 傳統的弓,一把造價也就十兩上下,貴在箭矢,但普通的箭矢造價也就三四十文。

 造這些大弓和長弓的錢,足夠提供至少三倍數量的普通弓。

 賬當然不能這麼算,但這些大弓和長弓的出現,也能簡直說明,大周國庫盈餘不少……

 畢竟,朝廷還在燕州回購了不少農田,甚至有從梁蕭那裡回購農田的打算。

 如果今年戰事順利,一部分回購的農田可以用於將士的封賞。